一种是模板开发,另外一种是定制开发,这两种开发方式和开发费用都不一样。1.模板开发:小程序模板开发价格就相对较低,一般几千到一万左右。优点是价格便宜,操作简单,能快速上线。缺点也有,功能固定无法修改,并不属于购买者本人,要按年租费。2.定制开发:定制开发的小程序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所需功能为您量身定造,该类型开发,因为排版,功能需求,UI页面设计的复杂性,一般研发费用都在1.5万以上,当然,目前小程序的开发成本是与功能、页面的多少成正比关系的,如果需要开发的小程序功能并不多,那么开发成本自然就低,反之亦然。3.开发周期:在开发周期上,小程序的开发周期平均为4个星期,而一款iOS/Android双平台APP通常需要3个月的时间;在手机适配方面,小程序是一次开发,多种终端适配,APP则需要逐一调试;作为商家最为关心的开发费用,通常也不会超过5万元,而一款优秀APP的成本至少会超过十万元。
目前市面上有模板开发和定制开发两种常见的开发方式:
1、定制开发价格比较贵,起步价3万,上不封顶,耗时长几个星期到几个月。
2、模板开发更适合需求简单的普通商家,上手容易,时间短,价格3000左右就可以做一个了。
小程序开发公司大都有官网的,可以去看其官网的案例,然后电话联系或者实地考察其公司,这样选择一家价格合理、实力强的小程序开发公司比较好。目前至少几千家可以做小程序开发的公司,一定选择有独家产品的公司,有相似开发案例的公司。小程序开发联系电话:******,联系QQ:******
普通类微信小程序的定制费用在2-5万元左右,高档类小程序的费用在8万元左右,具体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才能进行评估报价。小程序开发联系电话:******
成都艾伦网络www.neaoo.com就是专业做软件项目定制的,你可以看看去哦。
怎么挑选好的小程序开发公司,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看其公司有无官方网站,如果一家互联网企业连网站都没有,那就可想而知了,皮包公司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2、百度搜索开发商有没有负面消息,如果百度搜索出现关键词比如:骗子、骗人等相关字眼或是直接在搜索结果出现负面消息,那么这家企业就要慎重选择了。
3、打听其公司的业界口碑,找一些和该企业合作过的公司打听情况。一般来讲这个评价都是实打实的,很难弄虚作假。
4、看其案例,如果一家公司连一个软件开发的案例都没有,要么是刚刚成立的新公司要么是公司刚刚开始做这一块的业务,无论是哪一个都说明这家公司项目经验不足,实力很难评定,如果合作很有可能做小白鼠。
5、看其报价。小程序的开发是根据需求功能来确定工期和价格的,如果开发商在不知道你的需求功能甚至都不知道你要做何类小程序的情况下一上来就给你报价,这样也是不靠谱的。
别看了,不是“共享宝马”
自从出现“共享宝马”之后,有同款车的车主就被逼疯了。
甚至贴出了“别看了!!不是共享宝马”的纸条!
“我们不卖伞!”、“最多算公益!”
上个月,3万把共享雨伞在投放半个月后全部“消失”,对此,创始人回应称:投放的11个城市都出现了“一伞难觅”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当初投放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
一个月之后,你不仅可以带伞回家,还可以带个马扎回家,只是到了所谓的“共享马扎”,共享经济的味道好像有些不对劲了。
8月13日,共享马扎惊现帝都,在北京东三环长虹桥北公交站,出现十多个摆放整齐的小马扎,马扎平面上印有二维码,并在边缘位置写上“共享马扎”的字样。
调查发现,不需注册和押金,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刻立即使用马扎,但同时还会进入一家公司的微信公众号,除了“共享马扎”外,还同时有其他项目的介绍和推广。
网友吐槽共享马扎
有专家表示,“共享马扎”并不算“共享经济”,扫码后显示的内容也应该有相关部门的审核。
但不算“共享经济”的只有马扎吗?“共享”浪潮,究竟是福还是祸?
共享“一锅粥”
还有哪些奇葩共享产品
自从“共享经济”概念火了之后,各种奇葩共享产品层出不穷,仿佛只要打着共享的旗号就能站在风口飞一会儿,收到大量资本的青睐。
然而,“共享”之路却困难重重,以“共享单车”为代表,市场上除了摩拜、ofo、小蓝单车目前还在“厮杀”之外,之前曾冒出的一众共享单车创业公司似乎也安静了很多,共享充电宝更是成为了“伪风口”的代名词。
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各种行业的人,前赴后继的进入共享领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看到了市场上这些“奇葩”的共享产品。
(产品排列顺序不分先后)
共享篮球:押金29元,打半小时1.5元,租还过程全程录像
有人说共享单车解决的是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那共享篮球解决的就是热爱打篮球的人却不爱带篮球的问题吗?
共享健身房:嫌健身房太贵或太远,那就在家门口建造一个私人化的健身空间……
在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内,有空调、空气净化器、跑步机、电视等设备,扫码支付后可进入健身, 5分钟一元。
听说有人算过一笔账之后,果断办了健身卡。
共享睡眠仓: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入舱”休息,计费标准为0.2元/分钟,30分钟起。舱内床为2米长,1.2米宽,功能齐全。“太空蓝”装饰灯、镜子、电源接头、USB接口应有尽有。为防止闷热,舱内还配有一个小风扇,据说还有免费WiFi。
但这也仅仅“生存”了一个月便被警方叫停、拆除,也成为了最短命的“共享经济”业态。
共享宝马/奥迪:共享汽车的升级版。
共享奥迪均为奥迪A3,车身为白色,车顶为红色,外形犀利。押金1000元,前30分钟15元,超过30分钟后0.5元/分钟。
共享宝马:押金999元,每公里1.5元,每天200元封顶,新用户注册即有两次免费使用机会。
如果说以上共享产品还不算太奇葩的话,那就一起来看看下面几个。
共享冰箱:去年9月在上海就出现了共享冰箱,但由于“一人多拿”遭遇诸多尴尬,下图出现在北京的共享冰箱,听说说升级版。
共享早餐机:用户可以通过扫码付钱来烙个饼、煎个蛋。
共享洗衣机:这种共用洗衣机分为洗衣机和烘干机两种,18KG容量的洗衣机价格为40元/桶,8KG容量的洗衣机为20元/桶,18KG容量的烘干机为10元/15分钟。
共享手机:芝麻信用600分及以上,可换iPhone,每天仅需3.8元。
共享珠宝:接入“芝麻信用”,凭借足够的信誉评分,可享受押金减免、在线选择、配送到家及佩戴的易戴易美的珠宝服务。
共享宿舍:成都某高校拿出41件闲置的宿舍,在暑期对外开放为共享宿舍,每天费用25元,还供不应求!
还有网友表示看到了共享浴室,可这不就是澡堂子么~
盛行的共享经济,“变形”的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经历2016年的“资本寒冬”之后,2017年是“共享”的春天。
公众号IT时代网发表的文章《共享经济:2017年最大的谎言》中这样写道:
“共享”概念就像投资者的“春”药,只要听到这两个字,投资人就有按捺不住的投资热情。
因此,“共享单车”成了春药中的升级版,一个比一个药劲凶猛,让投资人欲罢不能。据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杀入数十家,先后融资数十起,金额累计超200亿。
“共享汽车”则是“共享概念”中的浓缩精华版,投资人一碰就高潮。
但是随着入局的“选手”越来越多,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很多之前自信满满的创业公司也都走向了死亡或遇到了各种问题,最终以“做公益”收场。
图片来源:新浪科技旗下微信公众号“创事记”
6月13日,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在微博上发出公告,宣布由于公司战略发生调整,自2017年6月起,将正式终止对悟空单车提供支持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紧接着,6月21日,3Vbike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停止运营,彼时他们的单车已经基本上被偷光了。而运营不到4个月的3Vbike也成为了共享单车史上最短命的企业。
消停了2个月后,第三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出现了。据当地媒体报道,町町单车办公地点(南京)早已人去楼空。
“车还在,创始人和钱却没了”,押金未退、非法集资,町町单车也成为了首家“跑路”的共享单车公司。
可出现问题的绝不仅仅只有共享单车体系。
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睡眠仓、共享汽车,到如今的共享马扎……尽管奇葩的共享的项目越来越多,争议也越来越大。
有人曾做过总结,真正的“共享经济”必须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1.物品所有权分散;
2.共享物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3.整合闲散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4.物品的所有者具有共享物品的收益权。
仔细对比下,你就会发现,这些共享家族的成员全都不符合1、3两条。因为,这里涉及到的物品都是大批量投放的新资源,其所有权也都集中在平台自己手里。
说白了,这些都是顶着共享名义的商业行为。

因此,毫无疑问,接下来依旧会有新的更奇葩的共享产品问世。
↓↓↓↓↓↓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风口上的猪”。
但谁都明白,烧钱不能烧一辈子,掌握不了市场必要需求的话,最终活下去还是困难的事儿。
也希望纷纷杀入共享经济领域的创业者们可以自求多福,让人们的生活真的能因“共享经济”而变得更美好。
最后,弱弱的问一句,有人出来共享工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