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小程序有个认证费,且需要每年认证一次,这个是官方收取的,可以自己操作。
小程序一般是根据功能来收费的
价格大概在1000~上万不等,具体看功能要求
如果模板直接套用的价格会便宜一点,只是后期如果你想做个什么活动或是增减东西一般都不行
定制版,这个就比较贵了,价格一般都在1万~几万不等,不过贵肯定是有贵的好处,功能强大,贴合你的要求制作。
PS:选择上面尽量找正规公司,这也是对自己的保障,切记不贪图小便宜,也不要崇尚昂贵,适合适中也就可以了。
定制需要麻烦专业的团队去开发需要高昂的费用和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实用,建议你去点点客小程序看看,不仅全行业覆盖小程序还免费
1.申请小程序:300元(如果有已经认证过的公众号就可以免费申请)
2.小程序开发:一般1000到几万不等、看具体要求。其实小程序开发价格主要取决于你要做多少页面和要做的页面和功能的复杂程度。如果是行业内比较成熟的标准化系统就会相对便宜点。
如:餐饮行业类的和电商类以及酒店预约类的小程序的一般几千元就可以了,因为模板的功能已经相对比较丰富了,需要开发的地方不多。像简单的企业宣传类的一般几百到一千元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全部需要开发定制,且功能也比较复杂、繁琐,周期比较长的话,一般都是一万至好几万甚至超过10万,而且像这种是需要商家提出具体的需求后服务商才能判断出具体价格和周期。
定制微信小程序费用,这就要看预算和需求了:
第一种就是自己开发自己做。如果自己不懂编程,可以招聘程序员来做,程序员的工资1万到万/月不等,一个功稍强的商城至少需要5个人员,时间就看功能的复杂程度了,半年甚至一年多完工都有可能。
第二种就是找技术公司外包。假如自己什么也不懂,自己也没有技术团队,但预算还可以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这种方式,市面上定制开发一般起步5万以上,功能稍微多一点的,十几万的预算很正常,功能简单一点的工期一般要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稍微功能多一点的商城小程序开发周期半年到一年也是很正常的。
第三种就是找一个具有开发微信小程序商城资质的开发公司,购买模板即可。这一个方式是在自己没有开发能力、并且预算不高的情况下,最方便也比较省钱的方式,价格一般几千元。因为我们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精力去自己开发,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去养一个开发人员或是开发部门,我们只需要支付开发一个小程序的市场价格即可。
余姚大隐的邮政编码是315423
2017-11-17 18:2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勇 通讯员 姚建林 谢敏军
11月17日,全国法院系统首个移动互联全业务生态平台——“余姚微法院”正式投入使用。借助微信小程序、远程音视频等技术手段,“微法院”实现移动在线案件送达、调解等诉讼程序,推动足不出户“网上打官司”进入“手机上打官司”的“微时代”,法官可在线解决纠纷,让群众切身感受指尖诉讼的便利。
据悉,当事人可通过余姚法院微信公众号或搜索小程序“余姚微法院”登录,在完成身份认证后,即可在微信上进行立案,实时查看案件进展。在调解和举证环节,当事人可在小程序中上传及交换材料信息,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对补充证据的上传及证据交换。而在“举证”模块,当事人可进行证据添加操作,法官也可以通过小程序接收、认定并查看当事人上传的证据材料,完成举证。此外,小程序让法院可以保存所有音视频文件,满足调解诉讼全过程留痕的合规要求,并实时通过语音识别转写形成笔录内容。调解完成后,调解协议文书还能线上送达当事人,当事人电子签名即完成送达。
在案件执行阶段,当事人可以通过语音、图片、视频、定位等方式举报执行线索,查询案件流程、执行案款到位情况,直击执行进程。执行法官则可以迅速掌握案件动态和执行线索,通过微信快速查封被执行人的财产,实时传送执行现场的视频和图片。
通过一案一码的验证,微法院让当事人和法官即时通讯、全程留痕。“将联络、告知、送达、调解等互动型办案事项,全部延伸到手机移动终端,有效地将法官从基础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聚焦聚力在案件的争议焦点上,提升办案质效。”余姚法院副院长余国英告诉记者,借助移动终端加强动态监管,能够重点实现两大转变:一是避免法官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私下接触,实现双方互动阳光化、仪式化;二是避免办案程序不到位、文书格式不规范等不当司法行为发生,实现办案监督管理从事后化向预警化转变。
日前,该院成功运用该平台调解一起多名被告远在山东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一千多公里的距离,通过移动“微空间”三日内就达成调解并完成送达,多方当事人切身感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次不用跑法院”就在线化解纠纷的便利。
据了解,自10月8日试行上线以来,余姚微法院已受理民商事立案336件、执行立案28件,开展证据交换、在线调解等28次;受理财产线索举报23人次,实现申请人与执行法官实时互动、共同破解执行难。
【浙江新闻+】
“余姚微法院”功能特色
1.“零负担”立案。相比于传统的手机APP,微信小程序无须安装卸载、用完即走;相比于传统的微信公众号,无须添加关注,入口没有曲折。具体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微信登录后直接搜索小程序;第二种是扫一扫二维码;第三种是进入余姚法院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下方按钮“微法院”即可打开。首页选择“在线立案”,只需拍照上传诉状、证据材料等资料,即可轻松完成立案。法官在后台审核并转立案后,平台将自动生成案件特定二维码,一案一码,供相关诉讼参与人扫码进入。
2.一键送达。签署电子送达地址确认书,实现线上一键送达。平台设有休庭、调解、证据交换、送达等四个状态,法官可自主切换。启动在线送达功能时,诉讼材料只需手机上点击送达模式,完成拍照后即可实时上传,选择送达对象,完成在线送达。
3.“闭环式”调解。平台互动分为全公开和背靠背两种交流模式。休庭状态下法官可以选择互动的特定对象,适合背靠背调解;调解和证据交换状态下法官和当事人对话相互公开。调解意向达成后,法官可以直接制作调解笔录并上传。
4.“可视化”证据交换展示。双方当事人可以上传己方证据,实时查看对方证据并提出质疑,令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举证、质证。
5.全方位联络。当事人可以在线预约法官、递交申请、上传资料、执行环节举报财产线索等;法官可以线上告知、通知、联系各方诉讼参与人。可完成案件受理、财产查控、移送评估拍卖、案款发放、终本告知等多个执行节点的线上告知或送达。
6.见证式执行。除执行立案、和解等与审判同等功能之外,支持法官通过图文、视频形式实时向申请人展示执行过程,并在执行过程中发送Gps实时定位,方便当事人直击执行进程。
7. 多元化律师互动。百名辖区律师已主动绑定微信,公开律师职业信息,供当事人在线咨询;开展律师线上调解,法官可邀请律师作为中立第三方线上参入化解。
8.远程特邀调解。已有39名特邀调解员微信绑定,当事人可线上预约特邀调解员、邀请特邀调解员线上调解,一键“特邀”更轻松。
9.法庭“即视感”。对首次登入者设置视频身份验证程序和告知确认程序,宣布在线诉讼纪律和法律后果;设置系统提示功能,对调解、送达、证据交换等各环节进行程序宣布;设置“电子签名”功能,在线完成告知事项确认、各类笔录的签署等。
10.安全“防护墙”。控制后台设定IP地址限制,防止工作场所以外地点非授权登录;对法官绑定的个人微信号作隐藏处理,只显示法官姓名和标准头像;授予法官审核相关人员进出平台的权限;设置“消息提醒”功能,在联络、告知、送达环节以手机短信形式提醒查收。
11.全程留痕动态监督。各方诉讼参与人可以在前台随时随地掌握办案进程,后台支持在线实时核查和观摩。平台内产生的全部信息在后台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监督,平台自动备案保存并可供提取归档。
【原标题:全国首创丨余姚“微法院”正式开张:手机上可以打官司】2017-12-05 09:2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卢文静 记者 王晨辉
法官拍摄执行现场视频上传至“微法院”。
当事人有调解意向,但是工作时间太忙怎么办?离法院路途遥远,参加诉讼成本太高怎么办?执行案件进展如何,想要咨询联系不上法官怎么办?这些问题伴随着余姚市人民法院“微法院”的上线,全部迎刃而解。
今年10月8日,余姚法院自主开发的移动互联全业务生态平台——“余姚微法院”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该平台是目前全国首家已经全面应用于实战的移动诉讼平台,覆盖立案、送达、调解、执行、特邀调解、律师调解、代表委员监督等多种功能。运行一个多月以来,已有465件民商事案子和近45件执行案子实现在线办理。
余姚法院工作人员展示“余姚微法院”平台。
情景化参与,当事人全程见证执行
余姚法院的俞法官借助“余姚微法院”这个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步调解,仅用了2小时就执结完毕了一起案件。申请人张某于11月17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被执行人沈某支付借款7000元。俞法官实地调查走访了被执行人的居住地。来到沈某家中,俞法官发现大门紧闭,门窗破损不堪,沈某家中也寂静无人。俞法官随即拿起手机,点开“微法院”,对着大门拍摄了一段视频,并访问了一位邻舍,镜头下邻舍也表示许久未见沈某踪影。视频拍摄完毕并实时上传至了案件空间内。
法官向张先生告知,因未找到沈某下落,将对沈某实行执行布控,并要求张某在案件线索后能及时与法官联系。
随后俞法官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找到沈某母亲的住处。沈某的母亲在知悉法官的来意后,也向法官大吐苦水,沈某父亲去世多年,两个儿子又不争气,自己也是无能为力,对于该执行案件沈某母亲提出尽自己所能偿还借款。法官遂对沈某母亲拍摄了一段视频通过平台进行发送,并将其经济情况告知张某。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申请人同意将执行款降至4500元,沈某母亲当场将执行案款交到法官手中。
“余姚微法院”提供了见证式执行模式,通过这个平台,申请人可以用语音、图片、视频、定位等方式向法官举报执行线索,查询案件流程、执行案款到位情况,或者像上文提到的,在线直击执行进程。执行法官通过“余姚微法院”,则可以迅速掌握案件动态和执行线索,快速查封被执行人财产,实时传送执行现场的视频、图片资料给申请人,做到执行过程公开透明,保证被执行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专属微空间,法官调解模式随意切换
今年10月底,原告王某因一起机动车道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将分散在浙江绍兴、嵊州,山东兖州、梁山等地的驾驶员、肇事车主、保险公司等五被告起诉至法院。
得悉余姚法院全国首创自主开发的“余姚微法院”上线运行,在承办法官袁冠飞的引导下,原告王某通过搜索微信小程序“余姚微法院”,在线提交立案申请,法官通过审核后,平台自动生成六位数随机密码。经法官电话联系,案件被告代理人在“余姚微法院”掌上法庭界面输入密码,进入一案一空间。
在“一案一空间”里,法官在线送达法律文书、组织证据交换、主持调解,被告保险公司代理人在线提交赔偿方案,原告王某则提出异议,认为误工费计算标准不正确。承办法官将调解模式切换到休庭状态,背靠背进行调解,法官和原告单独沟通。原告认为,赔偿方案的误工费按照山东地区的标准计算有误,应当按照宁波地区的标准来计算。法官则从调解案件能更快拿到执行款的角度建议原告,由于山东和宁波两地的标准差距比较大,是否同意按照接近宁波标准的方法计算。原告对此表示同意。了解原告的想法后,承办法官再次切换模式,向被告保险公司要求提高误工费标准,几番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协议。承办法官制作好调解笔录并上传,五方当事人电子签名即发生法律效力。
三日后,承办法官收到原告邮寄的起诉状及证据正本、保险公司代理人的授权委托书原件等诉讼材料,核实无误后,向双方当事人寄发了民事调解书。
扫一扫二维码,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小程序“余姚微法院”,即可进入该平台。当事人选择“在线立案”后,只需拍照将相关材料上传,就能轻松完成立案。法官审核通过后,平台将生成案件特定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进入案件专属“微空间”。
一案一码,一案一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完成送达、证据交换、调解、口头撤诉等。法官可以根据需要切换空间模式,在调解中选择全公开调解或背靠背调解模式,方便法官与当事人沟通协调,使调解更加顺畅。

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调解
“微法院”开启了随时随地联系法官,随时随地进行调解的模式,法官和当事人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不耽搁本职工作的情况下顺利高效地解决纠纷。近日,余姚法院的尚法官晚饭过后,在晚上7时组织了一场现场调解。
市民方先生因被告贺先生拖欠装修款13000元起诉法院。尚法官承办了该起案件,期间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虽然贺先生每次在电话中均表达了调解意向,但因白天工作上班,从未按约到庭。
贺先生得知余姚法院开通了“余姚微法院”这个移动诉讼服务平台,便主动向法官提出,要求绑定“微法院”平台,参与线上调解。
法官线上通知双方于当天晚上7时进行在线调解。最终在法官的协调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利用“余姚微法院”展开调解工作,使沟通、协调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场域,通过时空的延展、积累,大大增加了调解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