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程序制作门槛的降低,小程序制作平台也是乱象丛生。很多商家想搭建小程序,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选择,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SaaS平台与网络建站公司的定制开发相比,有什么特点呢?
1、从开发成本来讲
SaaS系统不需要开发,供应商提供了已经开发好的模板组件,直接使用,这些都是可复用的,对客户而言,成本很低;
通过网络建站公司定制开发一套小程序,是远高于SaaS平台的,另外,这个也是根据功能的复杂性来定的,有几万的,也是几十万的。
2、开发周期上
因为SaaS平台使用成本低,上线时间也很快,就像通过“得有店”SaaS平台制作一款小程序,使用店铺模板的话,一键套用即可,还可自行修改,也不过几分钟。
定制开发的周期就比较长了,还要再根据功能的复杂程度、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而定。少则半个月,长则两三个月,都有可能。
3、系统更新上
小程序是技术产品,微信官网都在随时随地的迭代,那要想发挥小程序更大的作用,你的小程序还需要不定期的做更新的。
使用SaaS平台,这个就不用担心,一款注重功能和体验的SaaS系统,每天、每周都有专业技术团队持续更新迭代、优化修复的。并且更新维护是不收取费用的,不过也有的公司还会收取额外费用,这个在选择时,还是要问清楚的。
如果是定制开发的话,想要新功能、那就要网络建站公司做二次开发,这个都是要另外收费的。
4、个性化程度上
SaaS平台是标准化产品,在个性化上相对或弱些,但是行业基本的功能需求都能满足,除非你是非常追求个性化的行业,刚开始就可以直接选择定制,或者选择SaaS平台,技术团队也支持在SaaS基础上做定制,相对来说,成本也会更低些。
根据以上的对比,相信在选择SaaS平台还是网络建站公司,应该有一个答案了。如果你是中小企业、小微个体商户等,没有过多的预算,就可以选择SaaS平台,性价比高。
如果你有专业技术团队,又有资金实力,也可以选择定制一套小程序,部署自己的服务器资源。
小程序的开发价格主要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功能需求和页面多少)而定的。
一,产品原型定位制作小程序首先要对小程序定位,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小程序是什么样子的,那就做个什么样子的。需要从使用人群、主要功能和产品特色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定位。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要分析在什么环境下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在前期可能还得做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信息采集等用户调研的工作,根据用户的需求点进行原型设计,分析有代表性的同类产品的功能框架,找到亮点,产品上线后再分析用户的反馈。
二,UI设计UI设计师负责整个界面的设计,简洁的界面设计更便于用户使用、便于用户了解产品,并减少用户发生错误选择的可能性。界面中要使用能反映用户本身的语音,界面结构要清晰一致,并且风格也要和产品内容保持一致。
三,前端开发负责相关产品的需求以及前端程序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前端架构。与产品、后台开发人员保持良好沟通,能快速理解、消化各方需求,并落实为具体的开发工作。了解服务器端的相关工作,在交互体验、产品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四,后端开发后端人员负责什么呢?
例如,前端开发人员在应用程序中创建一个界面,上面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来获取客户的数据。后端开发人员写可使得按钮工作的代码,通过指出从数据库中提取哪些数据并将其传回到前端(并最终显示在那里)。后端开发人员也可能会大量参与系统架构,决定如何组织系统的逻辑,以便能够正常维护和运行。
找一些比较靠谱的第三方平台,通过拖拽组件设计页面或者套用模板,就可以生成小程序,比如得有店
定制需要麻烦专业的团队去开发需要高昂的费用和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实用,建议你去点点客小程序看看,不仅全行业覆盖小程序还免费
在观辰ERP系统中做了销售订单后,客户打款,财务人员确认了该笔业务收款到到账,业务员就可以做 销售出库单了。仓库人员根据销售出库单进行发货。
业务员查看销售出库单上的出库信息,即可了解发货情况。
上观辰软件官网,在线体验一下。
重新插入光盘就可以了
“以后咨询问题、查询记录就不用打电话了,只要点开登轮码小程序,防疫政策、登轮登记情况随时都能了解,确实方便多了。”辽港集团员工说。
为全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移民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丹东港边检站策划、启动“港口通”和“登轮码”小程序推广使用工作,方便企业、群众办事,进一步提升海港口岸营商环境水平。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更新快、海港口岸防疫要求高等特点,该站组织全体民警开展线上线下专题授课,邀请专业人员围绕“港口通”小程序模块构架、操作流程、适用范围和船情预报、待办工单、许可核查、轨迹查询、报警提示等功能进行培训讲解。同时,组织口岸辖区20余家企业和码头公司负责人,对“登轮码”小程序进行现场示范和引导实操,确保企业准确掌握小程序使用方法,方便快速查询和办理相关业务。
丹东港边检站负责人表示,边检站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期将继续深入企业、码头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服务举措和小程序功能,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切实兑现为民、便民、利民承诺。
图文|刘泽华
旧衣回收是公益还是生意?
记者调查旧衣回收去向
调查动机
每到搬家、换季等时节,不少居民家中就会淘汰一批不穿的旧衣服。对于许多想要“断舍离”的居民来说,这些压箱底的旧衣服留着占用空间,直接扔了又有些浪费。于是,旧衣线下回收站点和线上回收平台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旧衣能再利用自然是件好事。可人们也不禁会问:旧衣回收后到底去了哪里?那些宣称慈善、捐赠的回收真能把旧衣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前几天,天津市和平区居民王女士从家里收拾出一大包旧衣服,有十几斤重,拎到楼下投进了小区的旧衣回收箱。
“很多旧衣服实际上也不怎么旧,扔掉了可惜,还可能污染环境,如果能处理后再利用,送给有需要的人,也是一件好事。”王女士说,她近3年来至少向小区的旧衣回收箱投放了上百斤旧衣。
而看着旧衣回收箱上“捐赠”“慈善”等字样,她一直有个疑问:这些旧衣真能得到妥善处理,送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上吗?
各地设旧衣回收箱
有人仿冒慈善组织
据公开报道,2014年前后,各式各样的旧衣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居民小区里。2019年,山东省循环经济协会废纺织综合利用联盟专委会曾统计,在山东一共有2.3万多个废旧衣物回收箱,废纺专委会成员企业每年能回收废旧衣物30万吨。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天津两地大大小小30多个小区,并采访江苏、安徽、浙江等多地居民了解到,在城市里,几乎每个小区都能见到旧衣回收箱,有的小区一处就并排摆放了4个旧衣回收箱。这些旧衣回收箱,除了少部分是旧衣回收App的线下回收点,大多数箱体上印着“××慈善协会”“捐赠”“××回收项目”“民政部备案号”等字样。
那么,不少印有“××慈善协会”“捐赠”字样的旧衣回收箱都是慈善组织设立的吗?
记者咨询天津市民政局得知,摆放在小区内的旧衣回收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慈善组织设立,属于公开募捐,这种行为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同时应当在箱体的显著位置印上组织名称、募捐资格的证书、联系方式等,同时还要在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以下简称慈善中国平台)进行公示;另一种是个人或企业对旧衣物回收处理,这是以商业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有偿回收旧衣物的形式,但投放的箱体不是募捐箱,也不在公开募捐范围内。
该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否属于慈善行为很好辨认,箱体上有“环保”“再生利用”等字样的是商业行为,箱体上有“慈善”“爱心”“公益”等字样的则属于慈善行为。
据了解,目前天津市以慈善名义开展的旧衣回收项目只有两个。但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箱体上涉及的慈善项目名称至少有5种,仅有之前工作人员提到的旧衣回收项目按照有关规定标明了投放单位、监督单位的名称和电话,其他回收箱上的信息仅有项目名称和联系方式,有些连回收去向也未标明。
记者尝试拨通这些箱体上留下的联系电话,9个电话中有2个关机、3个空号、3个一直无人接听,唯一一个打通的,对方表示自己不清楚什么旧衣回收,只负责安装这些箱子,有需要可以联系。
其中一些回收箱印有“衣衣不舍”公益环保项目。记者登录慈善中国平台发现,该项目的发起组织为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同时募捐进展情况上写着“该项目没有在任何平台及线下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经江西省红十字基金会与项目合作方沟通后,停止合作该项目”。
天津市蓟州区的孟超从事旧物回收工作5年,包括旧衣回收。他告诉记者,收集来的旧衣物主要有两类流向,符合捐赠要求的旧衣将捐赠,不符合捐赠的将用于环保再生再造等。“实际上真正用作慈善,捐到贫困山区的旧衣可能还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

“我们把混合到一起的各种衣物称为‘统货’,一吨大概能卖1000元,如果经过分类或者深加工,价格又会翻几倍,比如好的牛仔面料的衣服,一吨可以卖4000元,羽绒的、羊绒的衣服可能一吨几万元。因为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有些商贩就动了歪脑筋,自行在小区放了些以慈善为名的回收箱,想做无本生意。”
孟超向记者透露,这几年经常有人拉着从小区回收来的旧衣物去他那卖,“基本上一个月去各个小区转一回,打开箱子把里面的衣物拉走就行了,一回大概能拉一吨左右。有的小区内有好几个旧衣回收箱,可能都是同一个人放的。”
记者在电商平台以“旧衣回收箱”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有许多宣传可以专业定制公益爱心捐赠旧衣回收箱的网店。其中一位客服告诉记者,他们这边既有通用箱体,也可以根据每个省市的情况或者个人需求进行定制。
随后,客服发来一张印有“福建省××公益项目”的回收箱样片,上面还有民政部门的备案号。在慈善中国平台,记者查询到确实有该旧衣回收公益项目,当记者进一步询问个人或企业能否直接使用印有该公益项目的回收箱时,对方没有明确回复。店铺信息显示,该店旧衣回收箱月销量为100多个。
除了仿冒慈善组织设立旧衣回收箱,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小区的旧衣回收箱,因为长期无人使用和管理,已经生锈变形,成了垃圾箱。还有的回收箱因为箱体损坏,箱门半开,里面露出来大堆衣物。
回收旧衣去向不明
奖励兑换存在猫腻
除了线下旧衣回收箱,线上各种旧衣回收小程序、App等也逐渐多了起来。记者在某平台搜索发现了数十个可上门回收旧衣的机构,其中“白鲸鱼旧衣服回收”最近使用人数超200万,“快门回收旧衣服回收”“铛铛一下旧衣服回收”等最近使用人数超100万。
与一些以慈善为名的线下回收不同,线上旧衣回收多是有偿的,许多都是免费上门回收,不收取快递费,回收后还会给予用户一定的“奖励”。
以“飞蚂蚁旧衣回收”为例,在衣物回收后,会发放环保证书、奖励蚂蚁森林能量和从以下活动奖励中选择一项:每回收1公斤衣物奖励0.5元现金红包,可提现;每回收1单旧衣帮你捐赠100克动物口粮给流浪动物救助站;每回收1公斤衣物可获得50颗环保豆,环保豆能用来兑换各种生活用品、App会员等。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线上旧衣回收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
前不久,记者在某回收平台下单了一份旧衣回收订单,约定下午5点取货,可一直到下午6点半都没有人联系,咨询客服后得知,快递并不是平台自身的,而是和其他快递公司合作的。记者联系快递员后被告知,他不清楚系统为什么会把这个订单派给他,想上门回收旧衣要等他先把手头的件派完才行。后来上门回收的时间一改再改,直到第3天才顺利将这箱旧衣物寄出。
记者总共打包了11件春夏衣物和一双鞋子,在寄出之前特地称了下重量,显示为3.8公斤。快递员取走旧衣时并未称重,但寄出后订单页面却显示回收重量为10公斤,快递费用为42元(回收平台承担)。随后,记者向平台客服反映了此事,客服称会有专门负责结算运费的人进行处理。
在回收追踪页面,记者只能看到寄出的旧衣从快递站点到达回收平台仓库的过程,再往后旧衣如何处理就不得而知了。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旧衣回收,这种情况都普遍存在,尤其线下旧衣回收更是如此,许多人在将旧衣放到回收箱后便“两眼一抹黑”,去哪了、被谁拿走了根本不清楚。
除了回收环节,线上回收后的奖励兑换环节也有猫腻。
今年2月,江苏省苏州市的尹先生通过线上旧衣回收平台寄送了5公斤闲置衣物,兑换了一张20元的礼品券,并用礼品券换了一瓶1公斤的洗衣液,但时至今日平台一直以苏州有疫情为由不发货,而其他快递早已正常发货。在查看了评价信息后尹先生发现,还有很多用户遇到了和他相似的问题。
今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的肖女士在某旧衣回收App上完成了一笔旧衣回收订单,订单奖励页面显示,她能够得到52元现金红包。肖女士选择提现后,钱迟迟未能到账。其间,肖女士尝试联系过在线客服,也拨打过人工客服电话,均未果。
定期公开募捐情况
完善流程加强监管
今年3月17日,民政部发布《关于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的提示》,强调只有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慈善组织如发现冒用本组织名义的,要及时发布公告澄清事实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而现实中,为何冒用慈善名义、消费他人爱心的旧衣回收行为长期存在?
在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强看来,这是利益所致。“一些企业或个人明明从事旧衣回收的营利行为,却将自己包装为从事旧衣捐赠的慈善行为,甚至不惜假借民政部门的名义,利用居民的爱心骗取捐赠衣物。”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指出:“法律实施四年多来,全国31个省(区、市)很少依据慈善法实施行政处罚,大部分设区的市四年来一直是‘零处罚’。检查发现,部分基层主管部门行政监督不到位。”
孟强说,这种仿冒行为应当由被仿冒的民政部门进行干预或者将线索转交有关执法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治安管理部门也应当予以监管,如果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介入严惩。
此外,慈善法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但记者在慈善中国平台查询后发现,一些以慈善为名的旧衣回收行为存在公布不及时、不清晰等情况,有的项目5年前发起至今仍显示“慈善组织就该募捐方案尚无进展情况描述”。
相比而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旧衣可循环回收”项目募捐进展情况则记录清晰——“2021年12月15日,中国绿发会‘旧衣可循环回收’项目向湖北沙洋县农村福利院捐赠军大衣100件、蚕丝被100套,价值26000多元。”这样日期清楚、衣物明晰的记录,从2020年6月至今有十几条。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愿意将旧衣进行捐赠,但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规范旧衣的回收利用流程,别让自己的善意成了别人的生意,同时也希望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回收的旧衣详细去向相关App和网站能够及时公布。
记者就此事咨询民政部和天津市民政局得知:开展旧衣物回收箱清理整顿行动一直都在进行,如接到有关违规放置旧衣回收箱的举报,将进行调查、处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贫困山区对于旧衣物的回收需求越来越少,很多民政部备案的慈善项目业已到期,未来的旧衣回收工作可能将更多的由相关企业来进行,由此淘汰的旧衣回收箱也将逐渐清理。
“无论是慈善旧衣捐赠,还是旧衣回收,都涉及垃圾回收、消毒清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问题,在旧衣回收中,出售旧衣时还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因此,从事相关行为的主体,应当遵纪守法,合法合规经营,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爱心捐赠事业作出贡献。”孟强说。
来源: 法治日报
原标题:群众按需“点单” 志愿者“接单”服务
“哇!真的是两张电影票。谢谢叔叔阿姨,帮我实现了一个心愿。”“我一直想要一本歇后语的书,现在终于有啦!”日前,在共青团丹东市振安区委组织的“情暖童心,快乐同伴”留守儿童圆梦行动启动仪式上,小军和乐乐兴奋地对振安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说。
丹东市振安区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创新式地采取“多单”模式,让接受帮助的群众可以按照自身的需要“点单”,志愿者“接单”完成群众的心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振安区创新志愿服务程序,采取“多单”模式开展各类志愿活动。振安区文明实践中心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并形成志愿服务“总菜单”,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方式公示,群众根据需求进行“点单”。全区各村(社区)实践站负责每月把群众所需的服务项目进行分类整理,“报单”到各乡镇文明实践所。各乡镇文明实践所根据上报的服务项目内容,“派单”到相应的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各志愿服务组织或志愿者在结合实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接单”为群众服务。
家住财专社区的小王父亲早逝,母亲做临时工,考取重庆工商大学的她,家庭生活困难需要帮助。了解到王家的“服务订单”后,辽东学院离退休管理处的在职党员们资助了小王生活费。如此行之有效的志愿服务模式,让温暖群众的志愿服务之风遍布城乡,也让各个志愿服务队伍的献爱心活动更加有序。
如今在振安区,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组建了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队,搭建了“8+4+2+N”三级志愿服务网络,现有志愿服务队231支,志愿者4800多人,实现了文明实践活动全覆盖。不仅如此,振安区各街镇还组织了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者等评选活动,优胜者可享受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免费保险等,增强了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责编:王斯文、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