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懂代码编程知识的话,可以利用我们的小程序制作工具来快速制作,价格一般在1000-3000元,不需要代运营公司也可以制作,会打字传图就可以了。制作小程序会变成非常简单,方便的事情。
微信小程序定制公司实力排名
如今,不少企业都想拥有属于自己企业或产品的手机APP,但其中最困扰企业主的问题就是:开发一款手机APP到底需要多少钱?
简单点来说,要视手机APP的需求及质量而言,价位一般在几千到十几万左右,更高端的价格更高。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吧。
一、APP开发款式分为固定款和定制款,两者的价格均不相同
固定款:是指直接套用已有的、现成的APP固定模板,报价是固定的,所需要的功能也是固定的,缺点就是客户拿不到源代码,也不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由于源代码是封装的,如果企业以后想进行功能升级或系统维护的话,也不能够实现,只能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软件。
固定款的APP开发时间短,约2~3日的时间即可完成,费用大约在几千到几万之间。
定制款:定制款是指APP的功能全部重新开发,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美工、策划、APP开发(前台/客户端/手机端)、后台程序员等工种协同完成,大型的、功能复杂的APP甚至需要数十人的团队。
由于APP的功能和设计都是定制的,因此价格会高些。定制款的开发时间与开发价格是成正比的,开发时间长,大约在两三个月甚至不定的周期里才能完成,而费用大概在几万甚至十几万左右。
因此,想要知道开发一款手机APP需要花费多少钱,企业主首先必须把APP的详细需求和功能告知APP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才能报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二、手机APP平台不同,制作成本也不一样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手机APP制作平台主要有两种一般包括两种系统:安卓系统(Android)和苹果系统(IOS)。
一般来说,制作苹果系统的手机APP软件费用要比安卓平台的贵一些,因为苹果公司对苹果平台的封闭性和手机APP开发语言Objective-C的难度,都让APP开发者加大了苹果系统手机APP开发的难度。
三、APP制作成本包含参与人员的工资
通常情况下,开发一款APP需要产品经理、客户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和UI设计师各一名,这已经是制作手机APP应用软件比较精简的配置了,所以这些参与人员的工资也是包含在APP制作成本当中的。这些工作人员的月薪加起来可能都会超过4、5万元。
四、APP开发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实力的APP开发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会导致APP的成本费用高一些
定制需要麻烦专业的团队去开发需要高昂的费用和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实用,建议你去点点客小程序看看,不仅全行业覆盖小程序还免费
找一些比较靠谱的第三方平台,通过拖拽组件设计页面或者套用模板,就可以生成小程序,比如得有店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深圳专购科技也是做APP开发的,有朋友合作过说感觉还不错楼主有兴趣可以去问问
襄樊没有一个所谓的大型软件公司。大软件公司的研发人员规模要在50人以上。襄樊没有一家这样的企业。研发人员有10个人以上的都凤毛麟角。
正规的有:研发部,商务部,行政部,销售部,测试部,人事部。
来源:丹东发布
丹东市城市公共交通逐步恢复运营的通告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工作,保障市民基本出行需求,自2022年7月21日13时起,本着“先主线后支线”的原则,逐步恢复16条城市公交线路运营。7月22日起,早晚首末班车恢复正常发车时间,发车间隔及其他公交线路恢复运营时间,视客流情况逐步调整。
一、首批恢复16条公交线路运营
(1)101路(公交一公司——珍珠泡)
(2)102路(人民桥——御景苑)
(3)103路(帽盔山——东尧桥)
(4)104路(珍珠泡—辽东学院金山校区)
(5)106路(珍珠泡——公交一公司)
(6)111路(宗裕水世界——站前广场)
(7)120路(日新——丹东站)
(8)121路(草莓沟——小东沟街)
(9)123路(果园沟——铁矿沟)
(10)124路(站前广场——王家堡)

(11)126路(玫瑰港湾东——月亮岛)
(12)205路(站前广场——浪头)
(13)213路(站前北桥洞——镇东山)
(14)218路(站前北桥洞——五龙背)
(15)303路(站前广场——实验小学分校绿城紫金园)
(16)307路(站前广场——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二、疫情防控期间采取实名制乘车
1、请广大乘客选择使用丹东公交IC卡、银行卡、安东行、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支付乘车。暂停投币或使用交通联合互联互通卡等非实名制方式乘车。
2、公交乘客服务中心IC卡充值大厅同步恢复营业,营业时间早8:00——晚17:00(双休日不休息)
3、新用户办理方式:
(1)丹东公交IC卡在丹东公交乘客服务中心办理,地址:振兴区十一纬路9号。
(2)银行卡、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请联系各发卡银行开通小额双免即可使用。
(3)安东行,关注微信公众号“丹东公交集团”下载安装注册、充值后即可生成乘车码,扫码乘车。
(4)微信使用微信小程序搜索乘车码,注册后即可生成乘车码,扫码乘车。
(5)支付宝注册后,点击“出行”选择“公交”即可生成乘车码,扫码乘车。
三、疫情防控期间乘车
1、乘车时,应主动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辽事通健康码绿码)乘车,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健康码的,可出示纸质版核酸检测证明。
2、公交车不在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上下客。
3、乘客乘车必须戴口罩,严禁发热乘客乘车。
4、乘客候车必须排队,有秩序上车,服从工作人员疏导,禁止抢上抢下。
5、乘客乘车时,要尽量交叉隔座,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公交车将视情采取“越站运行,只下不上”的方式控制车内人数。
6、靠窗的乘客应主动开窗,尽量保持车辆通风。严禁乘客随地吐痰、吃东西等不文明行为。
四、定制公交服务
公交集团推出“定制公交”通勤专车服务,用车单位可拨打公交服务热线预约用车。
。丹东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7月21日
首批恢复运营公交线路发车时间表
来源/丹东公交集团
调查动机
前不久,“上外一男生向女生杯中投放异物”一事引发热议。之后警方通报称,男生尹某某承认在女生咖啡杯中投放了半片牛磺酸泡腾片,该泡腾片系从网上购买。
根据相关公司年报,牛磺酸主要应用领域为饮料及保健食品。而有媒体披露,以牛磺酸泡腾片作为关键词在电商平台检索,出现大量“催情神药”“女性专用,无色无味”“保密发货”等宣传广告。一时间,网上购买迷药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网上能不能买到催情药等所谓的迷药?买卖迷药是否构成违法犯罪?针对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本报记者 韩丹东
“真的有用吗?对方喝了真能乖乖听话?”
“肯定有用!相信的话就买。”
“这里面是什么成分?”
“不清楚,保证无色无味无副作用。”
……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以“成人香水”“成人保健品”等关键词在多个电商平台进行搜索,搜到一些相关商品后与商家的对话。这些商品的展示图片中,写着“让对方乖乖听话,为所欲为”“吸引异性,三秒入怀”等宣传语。有的商家还掩耳盗铃地“提醒”道:“请勿用作非法用途”。
网售各种迷药
号称安全无毒
与电商平台上的网店还有些遮遮掩掩相比,在聊天软件中一些商家则来得更加“直接”。
6月25日,在境外一款聊天软件的一个聊天群中,记者问了句“有没有迷药”?立即有6位“群友”发来私信——“我这有”“保证有效”……随后,记者被其中一位“群友”拉入了一个4万多人的聊天群,“群主”称,他们是“最大迷药销售基地”。
记者浏览该群置顶消息看到,该群主要售卖三种迷药:三唑仑、七氟烷和力水注射液,其中三唑仑分为国产和国外进口。价格在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
群主向记者介绍说,国产三唑仑都是仿制的,不溶于水,效果一般,还有副作用,建议磨粉后加入各种饮品中;国外的三唑仑遇水速溶,醒后无记忆、无副作用;七氟烷和力水则是吸入式和注射式麻醉剂和快速镇静剂,想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就三个一套购买。其给记者展示的各种实物产品图片,密密麻麻印着英语、德语、日语等多种外国文字。
“今天客户下单一板辉瑞三唑仑,顺便给大家做一个高清实拍展示。”群里有人发信息称,接着发了一份拍摄客户所购买药丸和一张当天的快递单号的视频,并配文字说明“真现货,真发货,请+V:×××”。
除此之外,群内还有迷药“实战效果展示”——昏迷不醒的几位女性,再配上用药经过的文字叙述。
还有卖家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国内社交账号,添加为“好友”后,对方给记者发来一个小程序码,扫码后便可进入商城、查看商品分类。在商城里,迷药的种类多达三四十种,“苍蝇粉”“迷幻费洛蒙香水”“狂乱之夜”……各式各样的产品包装和介绍看得人眼花缭乱。
客服告诉记者,这些迷药都没有标价,“标价就会因违规被下架”,扫码进入小程序,看中哪款直接报价就可以,“也可以拍其他商品,我们给你发想要的货”。
该客服向记者保证,这些迷药都会安全到达卖家手上——要么包裹在其他物品中寄出,要么就是有专门合作的快递站点。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客服给记者发来几张截图显示,他们已经在同一快递点向外发出110多份迷药,至今平安无事。
迷药或为毒品
一定有副作用
这些是否真是催情药、迷药?是否真如商家宣传的那般“有效”?
安徽省某三甲医院麻醉科医生李士军告诉记者,目前药物中并不存在对人类有效的催情药,根据目前情况看,能够购买到的所谓催情药大多都含有影响新陈代谢的牛磺酸,或是影响中枢神经的咖啡因等,让人产生兴奋的感觉,对性唤起功能并没有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镇静催眠剂和致幻剂是真实存在的,会使人失去正常的行为能力。但像网上介绍的能几秒钟或者瞬间将人迷晕的喷雾迷药、烟雾迷药等不太可能存在。”李士军说。
据了解,网上售卖的迷药,多是GHB(γ-羟基丁酸)类药物。该类药物成分复杂、变种繁多,常见的有三唑仑、氯硝西泮、氟硝西泮等,其中三唑仑是一类精神管制药物,属于刑法规定的毒品范畴;氯硝西泮、氟硝西泮则属于二类精神管制药品,是严格管控的处方药。
一般被麻醉的人,初期会有头晕、四肢无力的表现,随后会逐渐失去知觉。醒来后会有恶心、头晕目眩、口干等症状。或者身体是休眠的,意识是清醒的,即使想制止某种行为,却没有力气反抗。
那么,所谓的“无副作用”是否是真的呢?
“镇静药镇痛药治疗剂量可促进睡眠,容易唤醒;大剂量使用则使人深睡不易唤醒,但吸入麻药需要专用挥发罐,过量使用会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力水中所含主要成分是力月西,学名咪达唑仑,与三唑仑都是镇静药,大剂量可致深睡眠。”李士军说,市场上兜售的迷药和医用麻醉剂有很大区别,都会有一定副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涉及“牛磺酸”成分且宣传带有性暗示意味的商品目前在电商平台已被下架。而对于这种商家宣传打擦边球的行为,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闫超认为,已涉嫌违法,“至少违反广告法‘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规定,还可能违反食品安全法或药品管理法,更严重者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或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罪等犯罪”。
涉迷药案多发
涉嫌多种犯罪
现实生活中,涉迷药违法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
6月2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惩治新型毒品犯罪有关情况并发布指导性案例。其中就有这样一起案例:在长达5年时间里,郭某某趁女友不知情,多次将购买的迷药三唑仑片、含有γ-羟基丁酸成分的药水放入女友的酒水饮料中,致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昏睡等症状。最终,法院以欺骗他人吸毒罪判处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2021年9月,江苏扬州的李先生因怀疑被室友偷偷在食物里放了可疑药丸而报警。警方查实可疑药丸为迷药三唑仑,顺藤摸瓜发现了一个集走私、吸贩毒品等于一体的违法犯罪网络。
闫超说,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三唑仑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卖方如出卖目录内药品涉嫌贩卖毒品罪,买方有可能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
除了涉嫌毒品犯罪,下迷药的行为应如何界定?
闫超分析说,这需要考量其投放物的具体物质属性、主观动机、目的及所追求的结果。如果行为人想通过投放物伤害或杀死对方则涉嫌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如果想实施强奸或猥亵则涉嫌强奸罪或强制猥亵罪。而如果行为人的投放物不具备商家所宣称的催情、迷幻等功能,但行为人信以为真,进而实施投放行为,同样构成强奸罪或强制猥亵罪的未遂;如果行为人没有犯罪故意,仅仅出于好奇,实施投放行为,追究刑责与否要看是否存在损害后果等。
在一款数字化法律服务系统中,记者以关键词“迷药”进行搜索,自2012年以来共有617份判决书,其中判决结果为强奸罪的有94份。从使用的药品来看,多是网上能够买到的第一二类精神管制药物。从判决书内容来看,除了用于性犯罪,迷药还被用作抢劫、杀人等恶性犯罪,且迷药的副作用严重。
据公开报道,2021年1月,广东男子彭某在观看色情视频后,网购多种安眠药和麻醉类药物,邀请同事小梅吃宵夜喝酒后一同入住宾馆。其间,彭某趁小梅入睡之机,将七氟烷倒在纸巾上放置于小梅鼻下方使其吸入。次日凌晨5时许,彭某发现小梅昏迷不醒,报警谎称小梅醉酒不醒。医护人员到场后证实小梅已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小梅符合因七氟烷中毒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
切断非法买卖
提升防范意识
在发布相关指导性案例时,最高检第二检察厅一级高级检察官黄卫平介绍说,下迷药有的是为了实施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有的则为寻求刺激,无特定犯罪目的,在以往的一些案件中存在定性不准确、打击不够有力的问题,今后办理此类案件要严格区分麻醉、精神药品用途,除医疗、教学、科研等合法目的以外的,原则上均应当认定为非法用途;准确认定犯罪性质,对滥用麻醉、精神药品犯罪案件从严惩处;严把案件事实证据关;确保罪责刑相适应。
“对于以发生性关系为目的投放麻醉、精神药品,符合强奸罪等严重犯罪构成要件的,要以强奸罪等犯罪进行追诉。”黄卫平说。
为从源头切断这类药品的非法买卖,政法机关一直在加大对使用迷药犯罪的打击力度。
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于2019年捣毁一特大制售迷情药团伙和产业链,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18名。据统计,该团伙客户群遍布全国20多个省份,每天的订单量达上百单。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提示函,建议网信、市场监督、药品监督等部门从药品经营、商品检验检疫、产品质量抽查等方面进行全链条监管,执行更为严格的登记、管理等制度,确保GHB类药品、药品原料流通全程可监控。
针对当下新型毒品不断出现,利用毒品迷奸、猥亵、抢劫他人等案件时有发生的情况,闫超提醒说:“青少年、女性同胞在陌生场合尤其是娱乐场所,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食用对方的烟、酒、饮料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新型毒品的不易识别性及严重危害性,提升群众的防范意识。”
来源: 法治日报
来源:法治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守坤
本报记者 韩丹东
12月10日凌晨2点,一位女士走进浴室脱衣服洗澡。殊不知,浴室上方的排风口处,暗藏着一个摄像头,正在运转。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在某聊天群看到的一段偷拍直播刚开始的画面,想要继续观看就要交钱进入直播群。当时尽管已是深夜,仍有上百人待在直播群中对这位女士“静静围观”。
近年来,摄像头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很多人在家中安装了摄像头。然而,这一市场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他们利用黑客技术破解并控制家用摄像头,将监控摄像头改装成偷拍设备,出售扫描破解摄像头软件,或将摄像头偷偷安装到宾馆房间、出租屋等场所,并将偷拍到的隐私画面进行售卖牟利。更有甚者,通过手机或改装的设备,在厕所、地铁、公交等地进行偷拍。在某大型聊天群中,还出现售卖全国多个城市“厕拍地图”的情况。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加大对偷拍及非法销售相关设备的打击力度。在法律和执法的刚性之外,不少防偷拍的技巧和软件设备应运而生。销售设备者、偷拍者与打击和防范偷拍的较量,一直在进行。
设备销售由明转暗
改装定制五花八门
随着相关部门的持续打击,线下买卖针孔或微型摄像头的生意比之前收敛了不少。
“你是想买针孔摄像头吧?这东西是违法的,不让卖,你去别的地方问也一样。”12月14日,《法治日报》记者前往天津市某大型数码广场咨询针孔或微型摄像头销售情况,一店家这样明确回复。
随后几天,记者走访了天津市多个数码城以及街边电脑维修、监控安装等店铺,大多数店主听闻后均直接给予否定回答。
与线下销售情况不同的是,线上售卖偷拍摄像头的生意却风生水起。这桩关于偷拍的生意正在由明转暗,黑色产业链仍在暗流涌动。
在多个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后,记者发现有许多“拐着弯”售卖针孔或微型摄像头的店铺:打火机、U盘、带夜视功能的车钥匙、高清录像式眼镜、充电宝,甚至洗面奶、电子闹钟、剃须刀、蓝牙音箱、万年历等日常用品都被改装成摄像头成为偷拍设备。卖家称,这些摄像头可以超长待机,还能远程监控。
有卖家告诉记者,这些“日常用品”不容易被人注意到,因为它们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价格在几百元至两千元。
一位手机摄像头定制卖家称,改装后的手机看上去和普通手机没有差别,摄像头位置在耳机、侧面等处,即使将手机平放在桌子上,也可以清楚地拍到旁边的物品,这种手机售价一两千元。如果买家将自己的手机邮寄过去改装,只需要120元,“这种改装手机主要用于地铁、楼梯、厕所等地的偷拍,很少有人发现”。
除了售卖偷拍设备外,记者调查发现还有人出售摄像头ID,花一两百元可以买几百个ID。如今,很多家用摄像头密码都未作修改,采用初始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有人获得这些摄像头ID,就可以观看监控视频的实时画面。
在某聊天群中,有的卖家宣称只需花220元就可以购买并观看30台家庭对床、家庭厕所、SPA按摩店、更衣室、酒店的摄像头,320元可购买60台,420元可购买100台。价格越高,摄像头的位置就越来越私密、越来越有针对性,甚至包括出租屋、舞蹈室、幼师休息室等地。
记者从专业人士处获知,上述卖家的“操作秘诀”是:利用监控摄像头的漏洞,针对具有弱口令的设备进行全网扫描,并使用带有手机木马的软件程序对监控摄像头进行非法越权访问,从而远程控制监控摄像头,实现在线观看和回放监控视频的功能。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用户名与密码设置简单、山寨或者小品牌产品上。
还有的卖家“躲在国外”规避风险。一位网名为“鱼先生”的卖家销售各种针孔摄像头,为了规避风险,他发展了不少负责放货的“下线”。记者花300元购买了一款U盘式针孔摄像头,结果次日被告知,负责发货的下线“可能被抓了”,但他并不担心自己被“供出来”,因为他“不在国内”。
在支付方式上,一些卖家也尽量避免直接转账支付,大多使用口令红包形式。
记者发现,除了偷拍设备外,还有一些可被用作偷拍的App。比如“安全相机”,其拥有强大的隐秘拍摄功能,支持在用户手机锁屏以及后台运行拍摄的功能,支持无声拍照、后台摄像,而且所拍的照片或者视频全部支持私密保存。目前,该应用已在各大应用商场下架。
偷拍群体十分庞大
图片视频明码标价
究竟是哪些人在偷拍?记者卧底多个聊天群发现,目前偷拍群体已经越来越细化,且分工明确:有专门进行厕拍的,有专门拍宾馆的,还有偷拍直播的。
这些聊天群,少则数十人,多则数万人。记者加入的一个境外群有3万多人,每天有大量成员进群或退群。有的聊天群在售卖全国多个城市“厕拍地图”。有群主告诉记者,他手上有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宝地”,很多都通过了“验证”。所谓宝地,就是便于在厕所偷拍且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验证则是指有人在这里的厕所偷拍并上传了视频图片。
记者注意到,这些群十分活跃,群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许多人会在群里寻找“伙伴”一起去偷拍,或者分享“宝地”。他们偷拍的对象不只年轻女性,男性、老年人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猎物”。
据群里一位偷拍者介绍,一些小城市的县城“很适合厕所偷拍”,因为这里的老式厕所较多,门板空隙较大,而且保洁人员不会频繁打扫。“我曾进入女厕所偷拍了好几次,都没被人发现。”
记者花50元购买了一份某地的“厕拍地图”,发现上面的每个地点都标注着详细的注意事项,比如“采光好,注意保洁”“外面人可以随便进,抓得不严”“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保洁不上班”等。卖家还承诺,如果今后有更新会及时告诉记者,如果记者手里有好的厕拍“宝地”,也可以告诉他。
记者询问某群管理员得知,进入录播群需要交200元费用,里面包含2016年到近期的完整录像。直播群内,偷拍的地方不同,价格也不同,一般是200元至500元,买家可以花钱指定偷拍的地方进行直播观看;付款后,下载对方提供的软件,登录账号就可以看到指定地方的具体场景。
很多偷拍者并不是通过国内软件,而是通过国外社交软件匿名交流,大多数人通过缩写、代号、发语音等方式规避“偷拍”“针孔摄像头”等关键词。如果有资源需求,则只能通过私聊或者私信群主的方式。
还有一类专门偷拍别人走光的群体,他们通过掀裙的方式拍摄隐私部位。记者发现,该款国外社交软件目前已经累计有9万“粉丝”,新进群“粉丝”可以领取100G福利视频图片。
偷拍的地点不限于宾馆、更衣室、厕所,还有人会借维修下水道等理由或者偷偷进入出租屋安装偷拍设备,还有专门在飞机上拍摄空乘人员、在学校拍摄学生的偷拍群。
偷拍获得的图片或视频被用来大肆牟利。在多个聊天群内,这些图片或视频被明码标价,只要几元至几百元不等,就可以观看成百上千部“作品”;也可以一次性交纳88元、128元或其他金额进入VIP群,不仅可以看到现在的资源,以后更新的资源也可以免费观看;如果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来,还可以免去入会费。
治理力度有待加大
黑产业链亟须斩断
面对隐秘而强大的偷拍产业链,对于个人来说,增强防偷拍意识、掌握防偷拍技巧至关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主要流行4种查找小型摄像头的反偷拍技巧:拉上窗帘,关闭灯光,用手机摄像头拍一圈寻找红光;下载各种反偷拍App进行检测;购买信号探测器进行检测;利用热成像仪或其他专业反偷拍设备。
记者注意到,有第三方评测机构对上述反偷拍技巧进行测评后的结果显示:由于大多数偷拍者已改用不反光也不发射红外线的摄像头,加上藏匿摄像头的地方越来越隐蔽,导致第一种防偷拍技巧基本失效。那些反偷拍App和信号探测器的“防偷拍”噱头更突出,实际作用不大。而热成像仪虽然效果不错,但成本很高,一个热成像仪要数千元,效果更好的反偷拍设备要数万元以上,有些摄像头还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检出。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加大对偷拍及非法销售相关设备的打击力度。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哪怕只是安装类似设备,也可能涉嫌触犯法律。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今年5月至8月,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摄像头偷窥黑产集中治理,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9名,收缴窃听窃照器材1500余套。
12月2日,江苏常州警方通报打掉一个摄像头偷拍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遍布全国14个省市。
常州市经开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陈思雨告诉记者,对于宾馆内部安装摄像头偷拍的,按照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处理;对于单纯销售,交换家庭摄像头账号的,按照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处理。
为治理有问题的App,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组织对18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视频监控云平台开展检查,发现处置越权操作等一批高危漏洞;全面排查联网摄像头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4万多个弱口令、未授权访问、远程命令执行等摄像头漏洞,取证并处置500余个。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酒店等场所的管理人,应当履行安全保障的义务。反偷拍设备成本对消费者来说很高,但对酒店而言成本较低,酒店在开房前后可以自纠自查,在酒店中发现针孔摄像头后要对相关人士进行罚款等处罚。相关部门也应加强酒店等偷拍重灾地的保障工作检查,让针孔摄像头无所遁形。
受访专家认为,平台对微型、迷你摄像头尤其是可能用来偷拍的摄像头的上架销售,负有“应知”或“明知”的法律责任;卖家也需对此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买方购买设备后将其用作窥探他人隐私、录屏或传播出去,则要根据具体用途认定,可能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核心的一点是,相关设备有没有实质性的正当用途。
“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要通过关键信息筛查等方式,加强监测,斩断偷拍产业链。”朱巍说。
漫画/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