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还是非常的不错的,具体看公司的具体的技术,主要是有两种模式。
第1种是卖模板为主的网络公司。
优点是:价格低,几千块钱到万元之间就能搞定,方便,能够快速上线;
缺点是:修改功能麻烦,这里需要避免低价陷阱,不要到最后才发现模板性的修改功能所花的钱比买模板还贵。而且不是独立的,一个模本卖给很多商家用,模板不是永久使用的,一般每年都要交年费。
第2种是主流的方式,定制开发为主的网络公司。
优点是:独一无二的,专为你的企业或者店面定制的,功能你来定,要求你来定,后期修改BUG方便,改东西也很方便,最重要的是永久使用权!!
缺点是:相对价格比较高!!!定制版的基本费用在上万元到十几万不等!不过贵也有贵的道理吧,毕竟功能做的更全面一点。
最后总结,至于找什么样的小程序开发公司?花多少钱来开发?还是需要看贵公司准备的预算这块!希望对大家有用!
“微信小程序”开发之前必须要完成和注册认证。如果是个人或者小公司想开发微信小程序,也可以找微信认证第三方开发商,比如赢在移动、正品科技等。
1、微信小程序注册
在微信公众平台官网首页,按照提示点击右上角的“立即注册”按钮,里面总过有12步,按照要求提交就可以了。
2、小程序申请微信认证
政府、媒体、其他组织类型帐号,必须通过微信认证验证主体身份。企业类型帐号,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是否申请微信认证。已认证帐号可使用微信支付、微信卡券等高级权限。
认证入口:登录小程序—设置—基本设置—微信认证—详情
3、小程序申请微信支付
已认证的小程序可申请微信支付。
4、小程序绑定微信开放平台帐号
小程序绑定微信开放平台帐号后,可与帐号下的其他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及公众号打通,通过UnionID机制满足在多个应用和公众号之间统一用户帐号的需求。
UnionID机制说明:如果开发者拥有多个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帐号(包括小程序),可通过UnionID来区分用户的唯一性,因为只要是同一个微信开放平台帐号下的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帐号(包括小程序),用户的unionid是唯一的。换句话说,同一用户,对同一个微信开放平台下的不同应用,UnionID是相同的。用户的UnionID可通过调用“获取用户信息”接口获取。
5、了解“获取用户信息”接口请查看开发文档—API—开放接口—用户信息。
绑定小程序流程说明:登录微信开放平台、—管理中心—公众帐号—绑定公众帐号
注意:微信开放平台帐号必须完成开发者资质认证才可以绑定小程序。
目前的小程序开发公司有两种:
1、专业的定制开发公司,这种开发价格往往较贵,而且开发周期相当长;
2、第三方平台开发公司,这种价格较低,最主要的是开发周期短,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上线。
有很多 住洗一体的,以下这四家是条件很不错的:
1、五龙背铁路疗养院,有温泉游泳馆、露天温泉
2、天池宾馆,温泉
3、温泉宾馆,温泉洗浴,温泉游泳
4、荣军疗养院、温泉
弹窗广告关不掉退不出捆绑下载安装易卸载难

你的手机App里暗藏多少“牛皮癣”?
● 手机App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之出现的开屏弹窗广告、强制下载注册以及诱导分享等问题也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 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广告相关的多项规范性文件已经发布,但有些手机App呈现出“问题频出-监管治理-安全平稳-再次复现”等特征,手机App广告乱象仍然需要深入治理
● 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信用记录监管机制,鼓励公民投诉举报维权;企业要履职尽责,为用户提供安全的App使用环境
打开一些手机App,便会遭遇弹窗广告,想关闭却找不到按钮,有些弹窗点击查看后,却跳转到了广告页面;在某款游戏短视频App上浏览视频,不小心点击广告页面后竟被下载了多个游戏App;注册某影视App,如果没有充值会员,刷剧时总会弹出要求分享的页面……
手机App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之出现的开屏弹窗广告、强制下载注册以及诱导分享等问题也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而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优化App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通知,让很多用户看到了希望。通知要求,互联网企业应在其App开屏信息和弹窗信息窗口设置明显、有效的关闭按钮,且不得使用整屏图片、视频等作为跳转链接,诱导用户点击或易造成用户误点击。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治理App广告乱象,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等方面发力,加大整治力度。
弹窗广告无处不在
频繁弹出难以关闭
在某款网络小说App上阅读时,小说每更新一次,就要被强制看一次广告,这让江苏南京市民王先生不胜其烦。“看完一本小说,要看不计其数的广告。”王先生吐槽说,他理解软件运营商的不容易,但频繁弹出的广告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
据王先生介绍,一些视频App,即使用户开通了会员,依然会弹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广告,如前情提要广告、暂停页面广告、片尾广告、弹窗广告、跑马灯广告等。
“有些弹窗广告很烦人,影视剧情还在继续,左下角或右下角却开始滚动弹窗广告。以前的广告是一行字,还可以忍受;现在变成一张不算小的图片,停留时间也不短,挡住了部分影视画面,影响观看体验。”王先生说。
王先生的使用经历并非个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在对600款手机App广告行为进行分析测试后,发现有58%会弹出广告,其中69.7%没有关闭键。
记者近日体验多款App也发现,许多App启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全屏广告,一般持续时间为5秒至十几秒不等,有些广告设置了跳过或关闭键,而有些则没有,用户只能被动观看。
此外,一些App的广告页面关闭键或跳过键很小,极易误点,不小心点到就会跳转至广告页面,而广告页面里的返回键设置同样较小,极难发现。记者尝试关闭多款App的弹窗广告,一般要花3秒至10秒,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据江苏省消保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徐悦介绍,江苏省消保委今年线上调查发现,有46%的消费者反映网络弹窗对日常使用或者工作的影响程度很大,极为反感。弹窗广告内容存在低俗色情、虚假宣传药品及疗效问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成为网民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
“不可关闭的弹窗广告违反了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需要加以治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说。
强制下载暗含套路
捆绑安装心机重重
除了弹窗广告,强制下载也是App屡遭诟病的乱象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强制下载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交、购物、理财软件以及一些功能性应用程序中。
以某知名社交App为例,当用户使用该App查看Word等文件时,如果手机中没有下载其指定的浏览器,那么用户只能查看文档内容,不能在该页面对文档内容进行修改或放大字体查看。如果要使用修改编辑功能,则需下载该App指定的浏览器或者使用其他应用。
同样在这款App中,用户如果想要查看压缩包中的内容,系统就会自动跳转到一个页面,建议使用其指定的浏览器解压此文件。页面下方是一个“安装该浏览器解压”的选项。如果要使用“其他方式打开”,则需找到隐藏在“安装该浏览器解压”选项下面的一个灰色选项。
存在强制下载问题的还有一些购物App。
记者在某知名购物App中发现,如果要使用该App自带的“白条”支付功能,那么在还款时系统会“强烈推荐”用户下载其旗下的一款金融App。
如果用户觉得每次都要自己操作还款太麻烦,想设置自动还款,那么“白条”界面也会弹出一个窗口,上面注明开通此功能需要下载其旗下某款金融App,窗口下面则是醒目的“去下载”按钮。在此按钮下方,是一行灰色的小号字,写着“我要留下”。记者点击“我要留下”选项后,却发现自动还款功能其实是可以开通的。
有用户提出质疑:“既然不下载旗下金融App也可以开通自动还款,那为什么这款购物App在一开始还要告诉用户‘需要’下载呢?”
此外,记者发现,如果在这款购物App卖出二手产品,用户收到的款项会被打入其“小金库”,而要想从“小金库”里提现,也需要下载旗下金融App。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李先生热衷于打游戏,平时会刷一些游戏类短视频App。他发现,这些App经常会弹出一些广告,如果不小心点击,不仅会自动下载一些软件,而且还自动安装。“有时候刷了一晚上短视频,第二天发现手机上多了两个游戏App,想卸载还卸不干净,很烦人。”李先生无奈地说。
实际上,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出台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在郑宁看来,下载、卸载App是用户的权利,应用软件运营商应当尊重用户的意愿,强制下载、强制卸载都是违法的。“一些App运营商盲目追逐经济利益,采取侵害用户权利的方式,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诱导分享套路满满
诸多用户不胜其烦
“许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找我,该不会让我帮忙砍价吧?”
一些App诱导分享让诸多用户很是心烦,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叶先生就饱受这类信息侵扰。
原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叶先生的手机铃声就会频繁响起。由于担心错过重要信息,不及时回复也显得不礼貌,他每次都会及时查看,可发现一些信息是好久不联系的同学发来的砍价或者分享某款App的链接。
“诱导分享这种套路不仅让分享的人很烦,我们这种被动接收分享信息的人更烦。我如果帮点了,下次还找我咋办?我不点是不是又不太礼貌?”叶先生说。
根据叶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也下载了这款App,发现里面处处是诱导用户分享的套路,包括集齐多少人砍价免费得产品、邀请新人激活大额红包等。
在某影视App上,记者发现,如果只注册了用户,没有充值会员,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总会弹出要求分享的页面,一般在观看十几分钟或一半的时候出现,如果不分享则跳出视频界面,不能继续观看。即使重新打开,在相同分钟数时,也仍然会弹出分享界面,而且不能关闭,必须分享才能继续观看。
一些游戏App上同样充斥着各种诱导分享的内容,比如分享可以领取每日礼包、分享可以获得金币等。
对于这类现象,贵州新瑞林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旭梦直言,诱导分享或强制分享违背了用户的真实意愿,涉嫌侵害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营造安全使用环境
针对用户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这些App违规行为,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2020年10月,国家网信办针对手机App弹窗广告乱象,出台了首批专项整治名单。
今年7月,工信部在持续开展的手机App专项整治行动中,就App开屏信息页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
近日,工信部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要求优化App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互联网企业应在其App开屏信息和弹窗信息窗口设置明显、有效的关闭按钮,按钮大小、位置、颜色应易于操作辨认,让用户“找得到,关得了”。App开屏信息窗口不得使用整屏图片、视频等作为跳转链接,诱导用户点击或易造成用户误点击,给用户带来不便。
受访专家指出,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广告相关的多项规范性文件已经发布,但有些手机App呈现出“问题频出-监管治理-安全平稳-再次复现”等特征,手机App广告乱象仍然需要深入治理。他们一致建议,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等方面发力,不断加大对App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很多App运营商都及时修改了用户协议,以符合法律规范,这说明立法立标对此类现象立竿见影的规制作用。针对App违规行为,还需进一步修改细化管理措施,制定针对各类App问题的个性化定制监管方案,用法律法规约束、规范App运营商发布广告、应用数据的经营行为。”徐悦说。
郑宁则建议,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信用记录监管机制,鼓励公民投诉举报维权;企业要履职尽责,为用户提供安全的App使用环境,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记者 韩丹东 见习记者 张守坤 实习生 王意天)
来源:法治日报
调查动机
今年年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定,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规范经营管理行为,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
1月14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网络水军由最初的简单发帖“灌水”,逐步发展演变为实施有偿删帖、虚假刷评、造谣引流、假冒新闻媒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办相关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依法关停网络水军账号620万余个、网站1200余个,解散网络群组17万个,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网络水军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其背后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为揭开网络水军黑幕,记者加入10多个网络水军群进行卧底调查。
“招收水军,1r一个,要做的来。”在一个名为“百度贴吧组合控评”的QQ群里,群主发送了一项任务。在群里的《法治日报》记者私信群主并领取任务。按照群主要求,记者用自己的个人账号,点击进入群主提供的链接(评价一部电影),复制粘贴群主提供的内容并点击发表。然后,将评论截图保存并发给群主。
不一会儿,该群主给记者转来一份佣金:1元钱。至此,记者才知道,任务中提到的“1r”代表的是1元钱。
这是记者近期卧底网络水军群接到的第一单。
复制粘贴预定文案
评论越真报酬越高
之后,该群主又发布了另一个任务,同样有写好的一长段文案,不过这次的任务是抹黑某旅游度假村,且文案用词十分粗暴、恶劣。“你只需要用你的账号把这些文字复制粘贴上去就行了。”群主如是说。
当记者质疑文案内容是否过于不堪,会不会影响不好时?群主解释道:“咱们做水军的,只是为了完成上面派下来的任务,不需要关心后续影响。这类任务很多,做多了你也就觉得正常了。”
记者以刚入行需要适应为由没有接这单。
但通过与该群主多次交流,且在不断加入其他水军群的过程中,记者对网络水军运作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
据该群主介绍,网络水军业务来源广泛,以娱乐圈为例,有的小明星为了出名,会雇佣水军来涨人气,其经纪公司会把任务交给专门做网络水军的组织,组织再雇佣大量水军,冒充该明星的粉丝在网上进行正面评价,制造该明星大受追捧的假象。
一明星的粉丝小张告诉记者,有一天,她所在的粉丝群管理员找到她,询问是否愿意提供资金为其所粉的明星刷流量。原来,该明星参演的电视剧马上开播,“粉头”准备雇佣水军为电视剧刷评论。小张这才知道电视剧评论下面如此整齐划一的应援标语出自哪里。
实际上,记者所在的上述水军群,属于水军产业链的最末环,是人数最庞大的一环。这一环也分为两类:一类人数少,是几百人不等的精品群;另一类人数多,是1000人以上的任务群。
两类水军群有何不同?据记者调查了解,任务群往往就是纯粹的复制+粘贴,评论的文案几乎一致;而精品群,评论时不仅要图文并茂,评论内容也各有不同,要让评论看起来更加真实。后者更加复杂,相应的报酬也更高。
记者随后加入了一个精品群,该群的“主攻”业务是某大型电商平台。每次群主将商品链接发到群里,群友接单后,群主会给每个领取任务的群友发送不同的文案和视频图片。之后,接任务的群友要用自己的个人账号拍下商品,上传群主预先给的评论内容。
按照要求,记者参与完成了其中一单任务——拍下水果,向群主提供了下单截图和评论截图。群主核实后,将本金和佣金(1.5元)一并转给了记者。
记者在网络水军群卧底发现,水军们的“工作范围”可谓广泛——商品好评、影视控评、短视频热度、假粉丝等,凡是需要网络用户参与的领域,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
对此,一名用过网络水军的公关公司工作人员说,常言道“三人成虎”,水军的目的就是制造庞大的舆论引导网民,从而达到雇主预想的效果。
水军群里生意兴隆
完成任务迅速解散
水军群不仅“涉猎广泛”,每天更是“生意兴隆”。记者最早加入的那个水军群,据统计,一天之内,群里发布的各类任务就多达436条。而在高峰期,任务更是以分钟为单位被分派到群里。
在记者加入的10多个网络水军群中,每个群都有千余人。分派任务的人为了隐蔽,经常将群名起一个和水军毫无关系的名字,如踏雪而归、欢聚一堂等。其中,有些群被设置成全体禁言,只有群主才能发言。还有一些群主发布任务后,会把接任务的群友拉到一个新群或讨论组,在任务完成后又快速将该群解散。
记者发现,在一些精品群,为了让水军更加接近真实用户,群主还会对水军进行“入职培训”。
由于记者在多个网络水军群中一直积极发言,被管理员推荐到了精品群中。
进入精品群后,在接第一个任务前,该群管理员便添加记者为好友,并发送了一个文档用以培训。点开文档,里面的内容用两个字可以概括:“话术”。比如对面膜的评价,首先说“宝贝收到了,用起来很不错,国货之光”,之后就说“这个牌子的效果非常好,敏感肌使用一点问题都没有、精华特别多,包装精美、物流快”,最后推荐“值得管不住手又爱美的朋友入手,姐妹们快闭眼入”。
“学习”后,记者在该群接了第一单任务。雇主是入驻某网络平台的一名美妆博主,为了让她家的面膜大卖,雇佣水军来她家售卖的面膜下面刷好评,但不要普通的好评,而是要“走心”的精彩评论。
管理员告诉记者,创建精品群的目的正在于此,现在普通水军刷评论的作用不大了,只有精品评论才能让人信服。
此次任务需要记者扮演一名“资深体验员”,并表示用了这款面膜后颇为惊喜,于是撰写了长篇“种草”文章。当然,评价文案的框架是提前设定好的,但需要记者按照这个思路添油加醋进行发挥,以增加可信度。
据了解,这类任务在水军群里被称为“推广”。
记者和该管理员接触多次后,对方竟有意将记者“拉入麾下”,成为他们组织的成员,承担类似水军群群主的工作。
为更深入调查,记者同意了该管理员的邀请。之后,记者的工作从原来的接任务变成了派任务:每天从更加高级、更加隐蔽的群里获取任务,然后作为“小头目”在扣除自己的利润后,转发到水军群里。每个任务的价格在0.5元到1.5元不等。水军群群主可以从中抽取百分之二十作为利润,自己留下。
其间,记者也接到几个金额比较高的大任务,如关注某企业微信公众号等,由于操作复杂,而且有时还需要录入个人信息,因此报酬也水涨船高。在高佣金的诱惑下,这些任务很快会被一些群主接走。
记者尝试接过一个刷评论的任务,在发到群里后,立刻有几十人前来领任务,之后的两个小时里,记者的QQ对话框中一直挤满了对话窗口,或是接任务或是完成任务后前来领赏的。
为更进一步深入调查,记者向该管理员提出“升迁”的意愿,被拒绝。该管理员称,“大头目”都是给雇主的亲信准备的,因为这里面“油水”多,没有关系的人轻易是进不去的。
“拿影视圈来说,你需要和某个艺人的经纪公司扯上关系,才有机会当上‘大头目’,毕竟没有人知道你是不是替别人家来搞破坏的。”该管理员说。
水军行为涉嫌违法
需要多方协同治理
电视剧、电影好评如潮但是并不好看;看直播的时候经常会飘过大批相同的弹幕;一篇文章的阅读量顷刻间便上涨到10万+;网络购物的时候许多评价总是出人意料的一致……随着调查的深入,上述情形似乎有了答案。
那么,网络水军是合法存在吗?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姚金菊看来,网络水军一般指受雇于公关公司或网络组织,由公关公司或组织支配,出于炒作或诋毁等目的,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群体。水军通过发帖进行炒作诋毁其他市场经营主体进行非法牟利,是违法犯罪行为。
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说,网络水军行为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干扰破坏网络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水军行为侵害人身权益的,不但要停止侵害、弥补过错,还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雇佣、组织、教唆或者帮助他人发布、转发网络信息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请求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上述司法解释还规定了承担责任的方式: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者恢复名誉等责任形式的,应当与侵权的具体方式和所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侵权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网络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书等合理的方式执行,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侵权人承担;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严重精神损害,被侵权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目前,水军群体仍活跃于各大网络平台,如何进行规制?
姚金菊认为,水军的规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明显成效。首先,社会大众要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网络规范使用的社会宣传,让人们意识到在网络上恶意造谣及通过水军盈利的途径是不合法的,涉嫌违法犯罪,进而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在使用互联网时,遵守互联网平台的规定,理智看待互联网上的内容。同时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不接受他人教唆,不跟风进行评论或删帖、发帖。
其次,网络平台要继续提升自身对网络用户的管理能力和内容审核力度。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年年初发布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六条提出“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第九条提出“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审核、日常巡查、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这些规定通过后,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大网络传播成本。
再次,各个执法监管部门间对网络水军的规制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尤其是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厘清网络水军的认定要件,明确更具体的治理手段。(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王意天)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丹东警事”微信公众号24日消息,近日,辽宁省丹东市公安局与当地卫健、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在全市开展打击涉疫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截至3月24日,全市公安机关共查处涉疫行政案件30起,行政处罚32人。其中,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的政府命令案件26起,行政处罚28人;阻碍执行职务3起,行政处罚3人;寻衅滋事1起,行政处罚1人。部分案例如下:
一、故意隐瞒行程
(一)3月16日16时许,东港市公安局椅圈派出所民警在辖区进行防疫检查时发现,物流大货车司机宋某出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健康码)与其行驶轨迹不符。经调查,宋某为躲避疫情防控,其同时备用两部手机,在驾车驶入东港辖区后,将行程卡显示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的手机藏匿,向防疫人员出示备用手机的本地行程卡。宋某故意隐瞒行程,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二)}3月19日晚,宽甸满族自治县公安局青椅山派出所接到县交通局移交线索:一大货车司机吴某所出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与其行驶轨迹不符。经民警调查发现,吴某在驾车到青椅山高速口时,将行程码显示重点关注地区的手机藏匿,向卡点执勤人员出示备用手机的本地行程码。吴某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三)3月20日,元宝公安分局执勤民警在丹东站高速口对来丹车辆司机进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比对中发现,为逃避重点管控区域返丹人员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大货车司机刘某驾车返丹途经丹东高速口时通过登录他人在丹东本地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方式,企图瞒报曾去过黑龙江、吉林等中高风险地区的行程。依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四)3月23日19时30分许,东港市公安局菩萨庙派出所在辖区开展排查工作中发现,大货车司机张某连续两次出示的行程码存在差异。经进一步询问,张某(海城市人)为隐瞒近期到过营口等疫情重点关注地区行程,将微信小程序登录到两个手机号,把不带有※的行程码出示给卡点检查人员。张某因拒不执行政府紧急状态下决定、命令,公安机关对其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二、阻碍执行职务
(五)3月18日10时许,东港市公安局前阳派出所接到报警,称在东港市前阳镇榆树村和十字街镇太安村交界处有人拒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经查,违法行为人秦某拒不执行防疫规定,强行闯卡外出,并用手推三轮车撞击正在执行卡点任务的民警。违法行为人秦某因阻碍执行职务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
三、网络散播虚假信息
(六)3月20日10时许,东港市公安局孤山派出所接到指令:孤山镇人李某在某网站散播虚假疫情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经询问,违法行为人李某(东港市孤山镇人)对其恶意编造、散布涉疫情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李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已被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

(七)3月8日,东港市网信办在网上巡查时发现一条关于东港市新冠病毒感染者白某学瞒报行程的视频在各微信群广泛流传,引起群众对官方公布的白某学行程产生怀疑,一定程度造成社会面恐慌。经公安机关调查,该视频系东港市前阳镇居民王某(现居住在山东省青岛市)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将王某柱(女,东港市前阳人)发布在家族微信聊天群中关于白某学隐瞒行程不实信息的语音转成视频后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发布。目前,公安机关已对王某进行训诫,后续将对其涉嫌违法的行为依法予以调查处理。
四、聚集打麻将
(八)3月19日14时许,振安公安分局太平湾边境派出所在检查中发现一家小卖店内有较多群众聚集打麻将,经调查,小卖店老板在明知疫情期间政府明令禁止经营棋牌室、麻将馆,仍聚集打麻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振安公安分局对违法人员作出了行政处罚。

(九)3月22日上午,凤城市公安局青城子派出所接到举报线索,青城子镇杨树村3组一棋牌室内有人打麻将。民警现场发现有4人聚集在棋牌室内打麻将,民警立即将该4人及棋牌室经营者带回所内进行询问。公安机关对麻将馆经营者王某在疫情期间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依法发布的命令进行处罚,对其依法行政拘留五日。
丹东警方再次提醒:
维护疫情防控工作秩序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大群众要自觉增强法治意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主动报告行程轨迹相关信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对拒不配合、妨害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