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开发费用是最多的,小程序的功能越复杂费用越高,常见的小程序开发费用在5000-15w不等,超过15w的小程序主要是专门做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小程序认证费300元/年。
云服务器费用1000-10000元/每年(应用场景不同,对服务器配置的要求不同)。
购买域名50元/年(这里说的普通域名)。
SSL证书费用(可以使用阿里云免费的)。
短信费用(部分小程序需要)。
物流接口费用(商城类需要)。
OSS存储费用(教育类、商城类需要)。
小程序开发费用(根据实际情况做评估)。
小程序商城开发价格首要取决于你要做多少页面和要做的页面功能的杂乱程度,定制的开发公司,还有选择是自己开发还是用其他方式。
现在许多商家或者个人都会用第三方平台去制作的小程序,一般价格在几千,比如码元素第三方小程序制作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辑搭建。但如果是公司开发定制,且功用也比较杂乱、繁琐,周期比较长的话,一般都是一万至好几万甚至超过10万。
小程序的开发价格主要取决于客户的需求(功能需求和页面多少)而定的。
一,产品原型定位制作小程序首先要对小程序定位,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小程序是什么样子的,那就做个什么样子的。需要从使用人群、主要功能和产品特色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定位。要充分了解用户需求,要分析在什么环境下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
在前期可能还得做问卷调查、用户访谈、信息采集等用户调研的工作,根据用户的需求点进行原型设计,分析有代表性的同类产品的功能框架,找到亮点,产品上线后再分析用户的反馈。
二,UI设计UI设计师负责整个界面的设计,简洁的界面设计更便于用户使用、便于用户了解产品,并减少用户发生错误选择的可能性。界面中要使用能反映用户本身的语音,界面结构要清晰一致,并且风格也要和产品内容保持一致。
三,前端开发负责相关产品的需求以及前端程序的实现,提供合理的前端架构。与产品、后台开发人员保持良好沟通,能快速理解、消化各方需求,并落实为具体的开发工作。了解服务器端的相关工作,在交互体验、产品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四,后端开发后端人员负责什么呢?
例如,前端开发人员在应用程序中创建一个界面,上面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来获取客户的数据。后端开发人员写可使得按钮工作的代码,通过指出从数据库中提取哪些数据并将其传回到前端(并最终显示在那里)。后端开发人员也可能会大量参与系统架构,决定如何组织系统的逻辑,以便能够正常维护和运行。
找一些比较靠谱的第三方平台,通过拖拽组件设计页面或者套用模板,就可以生成小程序,比如得有店
定制需要麻烦专业的团队去开发需要高昂的费用和时间的,而且还不一定实用,建议你去点点客小程序看看,不仅全行业覆盖小程序还免费
可以看看本地有什么大的APP开发公司,目前很多选择开发小程序的,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可以尝试下开发小程序的,使用模板和定制开发都是可以的。
金元宝2楼3楼,新柳2楼
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工作,保障市民基本出行需求,自2022年7月21日13时起,本着“先主线后支线”的原则,逐步恢复16条城市公交线路运营。7月22日起,早晚首末班车恢复正常发车时间,发车间隔及其他公交线路恢复运营时间,视客流情况逐步调整。
一、首批恢复16条公交线路运营
(1)101路(公交一公司——珍珠泡)
(2)102路(人民桥——御景苑)
(3)103路(帽盔山——东尧桥)
(4)104路(珍珠泡—辽东学院金山校区)
(5)106路(珍珠泡——公交一公司)
(6)111路(宗裕水世界——站前广场)
(7)120路(日新——丹东站)
(8)121路(草莓沟——小东沟街)
(9)123路(果园沟——铁矿沟)
(10)124路(站前广场——王家堡)
(11)126路(玫瑰港湾东——月亮岛)
(12)205路(站前广场——浪头)
(13)213路(站前北桥洞——镇东山)
(14)218路(站前北桥洞——五龙背)
(15)303路(站前广场——实验小学分校绿城紫金园)
(16)307路(站前广场——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二、疫情防控期间采取实名制乘车
1、请广大乘客选择使用丹东公交IC卡、银行卡、安东行、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支付乘车。暂停投币或使用交通联合互联互通卡等非实名制方式乘车。
2、公交乘客服务中心IC卡充值大厅同步恢复营业,营业时间早8:00——晚17:00(双休日不休息)
3、新用户办理方式:
(1)丹东公交IC卡在丹东公交乘客服务中心办理,地址:振兴区十一纬路9号。
(2)银行卡、银联云闪付及各银行手机APP请联系各发卡银行开通小额双免即可使用。
(3)安东行,关注微信公众号“丹东公交集团”下载安装注册、充值后即可生成乘车码,扫码乘车。
(4)微信使用微信小程序搜索乘车码,注册后即可生成乘车码,扫码乘车。
(5)支付宝注册后,点击“出行”选择“公交”即可生成乘车码,扫码乘车。
三、疫情防控期间乘车
1、乘车时,应主动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辽事通健康码绿码)乘车,无法使用智能手机提供健康码的,可出示纸质版核酸检测证明。
2、公交车不在中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上下客。
3、乘客乘车必须戴口罩,严禁发热乘客乘车。
4、乘客候车必须排队,有秩序上车,服从工作人员疏导,禁止抢上抢下。
5、乘客乘车时,要尽量交叉隔座,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公交车将视情采取“越站运行,只下不上”的方式控制车内人数。
6、靠窗的乘客应主动开窗,尽量保持车辆通风。严禁乘客随地吐痰、吃东西等不文明行为。
四、定制公交服务
公交集团推出“定制公交”通勤专车服务,用车单位可拨打公交服务热线预约用车。
公交服务热线:3182345。
丹东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7月21日
首批恢复运营公交线路发车时间表
来源:丹东公交集团
● 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广告相关的多项规范性文件已经发布,但有些手机App呈现出“问题频出-监管治理-安全平稳-再次复现”等特征,手机App广告乱象仍然需要深入治理
● 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信用记录监管机制,鼓励公民投诉举报维权;企业要履职尽责,为用户提供安全的App使用环境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 见习记者 张守坤
□ 实习生 王意天
打开一些手机App,便会遭遇弹窗广告,想关闭却找不到按钮,有些弹窗点击查看后,却跳转到了广告页面;在某款游戏短视频App上浏览视频,不小心点击广告页面后竟被下载了多个游戏App;注册某影视App,如果没有充值会员,刷剧时总会弹出要求分享的页面……
手机App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随之出现的开屏弹窗广告、强制下载注册以及诱导分享等问题也给用户带来了困扰。
而工信部近日发布的“优化App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通知,让很多用户看到了希望。通知要求,互联网企业应在其App开屏信息和弹窗信息窗口设置明显、有效的关闭按钮,且不得使用整屏图片、视频等作为跳转链接,诱导用户点击或易造成用户误点击。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治理App广告乱象,需要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等方面发力,加大整治力度。
弹窗广告无处不在
频繁弹出难以关闭

在某款网络小说App上阅读时,小说每更新一次,就要被强制看一次广告,这让江苏南京市民王先生不胜其烦。“看完一本小说,要看不计其数的广告。”王先生吐槽说,他理解软件运营商的不容易,但频繁弹出的广告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
据王先生介绍,一些视频App,即使用户开通了会员,依然会弹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广告,如前情提要广告、暂停页面广告、片尾广告、弹窗广告、跑马灯广告等。
“有些弹窗广告很烦人,影视剧情还在继续,左下角或右下角却开始滚动弹窗广告。以前的广告是一行字,还可以忍受;现在变成一张不算小的图片,停留时间也不短,挡住了部分影视画面,影响观看体验。”王先生说。
王先生的使用经历并非个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在对600款手机App广告行为进行分析测试后,发现有58%会弹出广告,其中69.7%没有关闭键。
记者近日体验多款App也发现,许多App启动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全屏广告,一般持续时间为5秒至十几秒不等,有些广告设置了跳过或关闭键,而有些则没有,用户只能被动观看。
此外,一些App的广告页面关闭键或跳过键很小,极易误点,不小心点到就会跳转至广告页面,而广告页面里的返回键设置同样较小,极难发现。记者尝试关闭多款App的弹窗广告,一般要花3秒至10秒,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据江苏省消保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徐悦介绍,江苏省消保委今年线上调查发现,有46%的消费者反映网络弹窗对日常使用或者工作的影响程度很大,极为反感。弹窗广告内容存在低俗色情、虚假宣传药品及疗效问题,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成为网民违法犯罪的诱因之一。
“不可关闭的弹窗广告违反了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需要加以治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说。
强制下载暗含套路
捆绑安装心机重重
除了弹窗广告,强制下载也是App屡遭诟病的乱象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强制下载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交、购物、理财软件以及一些功能性应用程序中。
以某知名社交App为例,当用户使用该App查看Word等文件时,如果手机中没有下载其指定的浏览器,那么用户只能查看文档内容,不能在该页面对文档内容进行修改或放大字体查看。如果要使用修改编辑功能,则需下载该App指定的浏览器或者使用其他应用。
同样在这款App中,用户如果想要查看压缩包中的内容,系统就会自动跳转到一个页面,建议使用其指定的浏览器解压此文件。页面下方是一个“安装该浏览器解压”的选项。如果要使用“其他方式打开”,则需找到隐藏在“安装该浏览器解压”选项下面的一个灰色选项。
存在强制下载问题的还有一些购物App。
记者在某知名购物App中发现,如果要使用该App自带的“白条”支付功能,那么在还款时系统会“强烈推荐”用户下载其旗下的一款金融App。
如果用户觉得每次都要自己操作还款太麻烦,想设置自动还款,那么“白条”界面也会弹出一个窗口,上面注明开通此功能需要下载其旗下某款金融App,窗口下面则是醒目的“去下载”按钮。在此按钮下方,是一行灰色的小号字,写着“我要留下”。记者点击“我要留下”选项后,却发现自动还款功能其实是可以开通的。
有用户提出质疑:“既然不下载旗下金融App也可以开通自动还款,那为什么这款购物App在一开始还要告诉用户‘需要’下载呢?”
此外,记者发现,如果在这款购物App卖出二手产品,用户收到的款项会被打入其“小金库”,而要想从“小金库”里提现,也需要下载旗下金融App。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李先生热衷于打游戏,平时会刷一些游戏类短视频App。他发现,这些App经常会弹出一些广告,如果不小心点击,不仅会自动下载一些软件,而且还自动安装。“有时候刷了一晚上短视频,第二天发现手机上多了两个游戏App,想卸载还卸不干净,很烦人。”李先生无奈地说。
实际上,早在2016年,工信部就出台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未经明示且经用户同意,不得实施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侵害用户合法权益或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
在郑宁看来,下载、卸载App是用户的权利,应用软件运营商应当尊重用户的意愿,强制下载、强制卸载都是违法的。“一些App运营商盲目追逐经济利益,采取侵害用户权利的方式,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诱导分享套路满满
诸多用户不胜其烦
“许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找我,该不会让我帮忙砍价吧?”
一些App诱导分享让诸多用户很是心烦,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叶先生就饱受这类信息侵扰。
原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叶先生的手机铃声就会频繁响起。由于担心错过重要信息,不及时回复也显得不礼貌,他每次都会及时查看,可发现一些信息是好久不联系的同学发来的砍价或者分享某款App的链接。
“诱导分享这种套路不仅让分享的人很烦,我们这种被动接收分享信息的人更烦。我如果帮点了,下次还找我咋办?我不点是不是又不太礼貌?”叶先生说。
根据叶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也下载了这款App,发现里面处处是诱导用户分享的套路,包括集齐多少人砍价免费得产品、邀请新人激活大额红包等。
在某影视App上,记者发现,如果只注册了用户,没有充值会员,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总会弹出要求分享的页面,一般在观看十几分钟或一半的时候出现,如果不分享则跳出视频界面,不能继续观看。即使重新打开,在相同分钟数时,也仍然会弹出分享界面,而且不能关闭,必须分享才能继续观看。
一些游戏App上同样充斥着各种诱导分享的内容,比如分享可以领取每日礼包、分享可以获得金币等。
对于这类现象,贵州新瑞林阳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旭梦直言,诱导分享或强制分享违背了用户的真实意愿,涉嫌侵害用户的自主选择权。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营造安全使用环境
针对用户反映强烈、投诉较多的这些App违规行为,相关部门一直在行动。
2020年10月,国家网信办针对手机App弹窗广告乱象,出台了首批专项整治名单。
今年7月,工信部在持续开展的手机App专项整治行动中,就App开屏信息页面中存在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
近日,工信部又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要求优化App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互联网企业应在其App开屏信息和弹窗信息窗口设置明显、有效的关闭按钮,按钮大小、位置、颜色应易于操作辨认,让用户“找得到,关得了”。App开屏信息窗口不得使用整屏图片、视频等作为跳转链接,诱导用户点击或易造成用户误点击,给用户带来不便。

受访专家指出,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广告相关的多项规范性文件已经发布,但有些手机App呈现出“问题频出-监管治理-安全平稳-再次复现”等特征,手机App广告乱象仍然需要深入治理。他们一致建议,从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行政执法等方面发力,不断加大对App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以来,很多App运营商都及时修改了用户协议,以符合法律规范,这说明立法立标对此类现象立竿见影的规制作用。针对App违规行为,还需进一步修改细化管理措施,制定针对各类App问题的个性化定制监管方案,用法律法规约束、规范App运营商发布广告、应用数据的经营行为。”徐悦说。
郑宁则建议,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健全信用记录监管机制,鼓励公民投诉举报维权;企业要履职尽责,为用户提供安全的App使用环境,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来源: 法治日报——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