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小程序平台哪家开发公司比较好
如今,不少企业都想拥有属于自己企业或产品的手机APP,但其中最困扰企业主的问题就是:开发一款手机APP到底需要多少钱?
简单点来说,要视手机APP的需求及质量而言,价位一般在几千到十几万左右,更高端的价格更高。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请继续往下看吧。
一、APP开发款式分为固定款和定制款,两者的价格均不相同
固定款:是指直接套用已有的、现成的APP固定模板,报价是固定的,所需要的功能也是固定的,缺点就是客户拿不到源代码,也不能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由于源代码是封装的,如果企业以后想进行功能升级或系统维护的话,也不能够实现,只能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软件。
固定款的APP开发时间短,约2~3日的时间即可完成,费用大约在几千到几万之间。
定制款:定制款是指APP的功能全部重新开发,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美工、策划、APP开发(前台/客户端/手机端)、后台程序员等工种协同完成,大型的、功能复杂的APP甚至需要数十人的团队。
由于APP的功能和设计都是定制的,因此价格会高些。定制款的开发时间与开发价格是成正比的,开发时间长,大约在两三个月甚至不定的周期里才能完成,而费用大概在几万甚至十几万左右。
因此,想要知道开发一款手机APP需要花费多少钱,企业主首先必须把APP的详细需求和功能告知APP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才能报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二、手机APP平台不同,制作成本也不一样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手机APP制作平台主要有两种一般包括两种系统:安卓系统(Android)和苹果系统(IOS)。
一般来说,制作苹果系统的手机APP软件费用要比安卓平台的贵一些,因为苹果公司对苹果平台的封闭性和手机APP开发语言Objective-C的难度,都让APP开发者加大了苹果系统手机APP开发的难度。
三、APP制作成本包含参与人员的工资
通常情况下,开发一款APP需要产品经理、客户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和UI设计师各一名,这已经是制作手机APP应用软件比较精简的配置了,所以这些参与人员的工资也是包含在APP制作成本当中的。这些工作人员的月薪加起来可能都会超过4、5万元。
四、APP开发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样实力的APP开发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会导致APP的成本费用高一些
这个要看你做什么样的小程序,你对小程序的功能、框架、定位、交互、UI的要求是什么?这些都要提前计划好的,定制开发一套小程序,价格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以下列出价格表:
1、定制开发服务:价格最低10万到几十万不等。
2、一键授权开发:【天客通】小程序一键制作平台,成本1~3万元不等,一键制作教务系统小程序,可视化图形编辑,省时、省力、省钱!后期可以更改,非常适合中小企业。
【环球网记者 陈超】11月11日—13日,环球网联合中共绍兴上虞区委、区政府共同举办了“绍兴上虞区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湾区创新•品质之城海内外主流媒体走进上虞”采访活动。
打造大湾区,离不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上虞经信局党委委员、经济运行科科长葛淑芬表示,上虞正牢牢把握浙江省数字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明确依托现有化工产业,率先引导高端装备、现代医药、新材料、数字经济四大优先发展产业集聚,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上虞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找准战略定位协同发展
上虞地处杭州湾南翼“桥头堡”,八大产业集群发展,随着浙江省大湾区战略的推进,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日渐突出。

发展产业集群,首先要锚定自身定位。上虞区有着优渥的地理位置,紧临上海张江、上海金桥、杭州滨江、宁波镇海等重要平台和区域。中外媒体采访团了解到,作为浙江省大湾区的“桥头堡”,上虞正在积极打造“接泸桥头堡”,加强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多领域、紧密型供应链合作关系。同时,上虞也在积极融入长三角创新链,依托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科研机构,构建“产品研发+项目孵化+交流展示+检测检验+专业法务”的一体化创新链,服务上虞的产业发展。
发展离不开有利的政策。上虞区的产业集群政策涵盖内容比较广,既有面上的兼并重组、产业链招商、科技创新、“标准化+”等政策内容,也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专属政策,如财政贡献奖励、协同制造奖励等,主要是鼓励龙头企业发展本地化采购,带动区域协同制造能力提升。
淘汰落后产能的必由之路
打造大湾区,离不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势必要淘汰落后的产能。而淘汰落后产能,是在产业发展大势和趋紧的环境约束面前的现实路径。对于上虞而言,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推动和倒逼化工产业转型,并非是跟市场主体过不去,恰恰是尊重市场规律,是在引导化工企业着眼长远研究市场、立足转型寻找机遇的表现。而发展转型,根本在于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化工产业是题中之义。
在接受环球网记者专访时,葛淑芬表示:“化工行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更是我区的支柱产业。我们始终立足上虞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痛点,以化工行业作为试点,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作。自2016年起,我区启动实施首轮以‘集聚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化工行业改造提升工作。”
葛淑芬说,上虞区依托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服务组等第三方机构,多次走访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制改造方案。近3年来,上虞区累计投入改造资金74亿元,退出“低散乱”化工企业93家、兼并重组12家、新增化工行业上市企业4家,除一家企业尚在过渡性生产外,其余企业都提前一年在杭州湾上虞经济区实现“一园式”集聚发展。
2017年,绍兴被列入浙江省产业改造提升试点,上虞区抢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契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列入了浙江省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试点区,连续三年获得每年1亿元的财政专项激励。上虞区不负众望,率先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编制数字经济实施方案,整合出台了工业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加速数字经济的赋能发展。
2019年7月,上虞区又启动实施新一轮化工行业改造提升工作——化工2.0版,此轮改造提升以产业数字化为方向,现已出台一个工作方案和五个配套措施,即“1+5”政策标准体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78 家企业智能化现场诊断,13家企业已出具诊断报告并召开企业对接会,并选定2-3家智能化改造方案作为示范样板,确保明年4月底前,全面编制完成所有化工企业智能化对标改造提升方案。
立足产业链升级
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结构合理的产业群,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近年来,上虞将投资总量超过百亿元的一串大项目“拽”进了家门——全市首个药物研发服务机构“康龙化成”项目落地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网络游戏产业龙头“盛大游戏”加盟e游小镇,华孚时尚网链总部项目进入拿地程序……
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重量级项目接踵而至,折射出战略投资者眼中这方热土的吸引力。而在上虞方面看来,这番佳境,得益于自身不断巩固提升发展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高端产业。受益于大项目、好项目的牵引拉动,上虞正在加速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泛娱乐为主的“四足鼎立”的产业新格局。
在扩大企业有效投资上,上虞区经信局积极开展工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工作,依托“两区”平台,做到选外资、招央企、引虞商“三管齐下”,着力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下功夫,同时深入实施网上并联审批和项目审批代理制度,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注重审批流程高效化、服务企业主动化、联系指导常态化,特别是督促未开工重点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已开工项目争取按期投产。
葛淑芬说,上虞区经信局还全力开展实体经济“现场解难、常态服务”专项活动,建立组织领导、问题收集、会商研判、现场解难、动态管理、多方联动等六大体系,实行全覆盖、全流程、闭环式助企服务,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截止目前,共收到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643个,销号539个,办结率83.83%;刊发《企业服务专刊》7期;建立“解难一家企业、发现一类问题、出台一个政策、帮助一批企业”解难转化机制,目前已形成面上政策、解决方案等15个;牵头开展企业减负行动,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计为企业减负34.5亿元。
此外,上虞区还加快退出区域企业集聚入园,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强势推进涉污企业入园集聚,制订实施退出区域涉污企业集聚提升计划,积极引导非涉污企业进入小微企业园、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发展;开展工业园区对标整治行动,对不符合要求的园区或企业责令整改,对问题突出、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园区或企业,依法予以关闭退出,做到园区违法违章建筑全清零,截污纳管全覆盖;深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启动建设工业园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平台,设立工业园区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污增加值、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个分项发展指标台账,构建年度用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分配及工作绩效考核与园区“亩均效益”绩效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责编:刘艺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也考验着诸多产业的应变能力。当线下的实体商业因人们的足不出户按下“暂停键”时,我们发现,仍有一些行业从中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为疫情期间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场关于你我的“大考”中,上虞新零售、生鲜电商、配送企业等依托互联网新技术,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互联网”的多种路径。无论是“云销售”还是“云超市”亦或是“云服务”,疫情之下,上虞的服务业正在迭代创新,加快重塑产业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云销售”开启智慧商业新篇章
布置好背景、架起灯光、调整摄像头,万和城的抖音直播间内,主播清清正在试穿I LOVE CHOC今春新款。“柜姐”摇身一变成带货“主播”,搭配达人带团队带货直播,直播间每半小时抽取幸运粉丝获得专属会员礼品,直播间专属春装单品,限时限量的秒杀,邀请一人观看直播并微信下单立减30元……福利多多,不少围观网友纷纷点击下单。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和商户之间不能实现面对面交流,万和城及时转变销售策略,“化危为机”,开启“直播卖货”新模式,让“面对面”变成了“屏对屏”,下单购物实现了“上云”。除了服装品牌外,一些美妆护肤品牌也加入直播队伍,为宅家无聊的你提供线上化妆小技巧。“网友们可以实时评论留言想要了解的方面,主播都会进行耐心解答。”万和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带来的零接触购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
不仅仅是万和城,大通购物中心、时代潮城、上虞万达广场等均利用“云购”新模式,加速线下业务向线上融合,开启智慧商业的新篇章。
大通购物中心推出不同品牌的微信群,由管理员运营管理,群内提供限量秒杀活动,全面开启线上购物模式。时代潮城开发的“云商城”小程序,涵盖现有商户业态类型,助力广大商户探索新的销售渠道。上虞万达广场推出线上购物小程序,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在线下单满足消费者生活所需。
“云超市”创新“移动菜篮子”模式
“疫情期间,我们的线上业务销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积极采取全网推广手工年糕、对接四川丑橘、小青菜等货源、与衢州供销社合作开展胡柚线上销售等一系列应对手段,公司线上平台流量暴涨,店铺热度激增,开启了一波网络销售新浪潮。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哪些线上商品最受消费者欢迎呢?据了解,大通电商销量最好的是手工年糕、新鲜蔬菜套餐等这类满足日常需求的商品,年糕销量最大时一天可达近2000单。
为积极做好我区疫情防控与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风险,区商务局特组织了大通、上百、大润发、永辉等多家大型超市、电商企业加入到社区生鲜配送保供队伍,并推出‘移动菜篮子’模式,满足广大市民的购物消费需求。
据悉,目前除大通购物中心推出了“大通云街”公众号外,浙江上百一百超市有限公司也已开通了公众号“浙江上百网购”,开展特殊时期上百网购服务;大润发超市联合淘宝“淘鲜达”,开启网上购物;永辉超市万达店开通“永辉生活”APP线上服务平台,承诺3公里内免费配送。同时,这些大型超市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优势,通过充足的物资供应、持续的经营、高质量的服务,全力以赴为上虞市民提供新鲜菜品,全力保障蔬菜、水果、猪肉、牛羊肉、鲜奶、大米、油、饮料、休闲零食等所需不断供。
“菜篮子”拎得稳,老百姓心不慌。值得关注的是,以往线下购物的主力军中老年人也开始尝试新事物,加入了“云上购物”大军。
“云服务”解决居民买菜难题
“菜品价格便宜,还新鲜!”这是不少居民对金禾农业平价菜配送服务的评价。连日来,针对疫情期间居民出门不便的实际,绍兴市金禾农业有限公司推出平价菜配送,想方设法为居民解决买菜难题。
考虑到疫情期间居民买菜不便,公司推出平价菜配送服务,所有菜品一律进价出售且不收配送费用。为让更多居民能享受到这一服务,公司特别组建了微信群,由专人管理微信,推出套餐服务,科学排单派单,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微信群已发展到近500人,日配送平价菜50余单。
为确保食品的新鲜度,公司对菜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所有菜品都是从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直接采购,努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污染风险。同时,加强溯源管理,对菜品进行全程检测,采用冷链配送,决不让不过关的农产品上餐桌。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让广大市民朋友们既减少出门,又能吃上新鲜的本地蔬菜,上虞区金烨家庭农场、华刚家庭农场、华绿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采用“微信下单+基地直采+专人配送”的“云买菜”运营模式,为因疫情无法正常销售的农副产品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所有配送蔬菜以套餐形式交易,由小区业委会或居民自行“凑单”,达到配送份数后,基地将于次日清晨采摘蔬菜,以最快速度送菜上门。据了解,配送的蔬菜价格以平价或低于市场价销售。
“自从有了蔬菜配送服务,我从原先的‘出门买菜’到现在的‘等菜上门’,体会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为我们解决了买菜难题。”市民沈女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