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拼团小程序,目前开发有两种方式:
一、代码开发,也成为定制开发,这是由很多专业的微信小程序开发工程师按照微信官方的代码形式开发,这种形式开发出来的小程序按照商家和企业提出的需求,界面和样式都是不同的,功能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开发成本高。开发一个小程序的成本在十万左右,不适合中小型企业。
二、使用第三方微信小程序开发平台,这类开发是不需要编程的,只需要在模版里面把图片、文字、音乐等插入进入,便后设置效果,编辑好之后可以直接使用工具自动生成代码,只需要上传到微信审核就可以上线了,而且这种开发方式开发价格较低,一般根据功能也就几千,贵的话也就是一两万既可以实现。
现在有很多可以做小程序的公司或者团队,甚至个人也有在做小程序,所以,在选择之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察对方的实力:
首先,一定要看看公司有没有负面消息,如果在网络上搜索的时候,出现“骗子”、“骗人”等负面性词汇时,则表明该公司对外的口碑并不好。反之,如果没有任何负面消息出现,该公司则可以列入你的选择范围内。
其次,看看公司之前的合作案例。如果该公司连一个案例都没有,则说明公司刚处于起步阶段或是技术实力不行。反之,如果是像上海黄浦数字商圈那样,有很多大型企业、机构的公司,那么就可以把这家公司列入你的选择范围内。
再次,看看有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一家专业的微信开发公司,一定是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如果有一支完整的技术团队,就可以将他列入选择范围内。相反,若没有技术的技术团队,就应对谨慎选择。
最后,看是否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如果一家公司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那就要谨慎选择了,因为这很可能遇到拿钱跑路的局面。相反。若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地点,就可以将他列入选择范围内。
微信小程序拼团秒杀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体验
很多人可能会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微信小程序拼团是否能够带来一个比较好的体验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微信用户变得越来越多,那么很多的用户在购买一些商品的时候,也会格外去注意自己购买的一些方式,微信小程序拼团系统,只需要通过微信的搜一搜,就能够直接去了解到这个商品的信息。所以对于这种系统来说,其实就是通过将小程序作为载体的一种商品,结果,这也是现代电商行业的一个非常大的颠覆。
因为本身微信小程序在推出之后,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再加上微信小程序拥有一种用完即走的消费体验,所以也更能够去激发一些消费者使用小程序来进行购物,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主动的进行分享和传播,通过赢在移动也正好看好了这样的一个裂变能力和微信小程序的一个优势,才能够大力的去进行一些相应的布局。其他的商户可能就需要提供微信拼团小程序的一个定制开发属性,实现裂变传播和二次消费。
十荟团是我见过比较好的了,买过几次网红阿克苏苹果,发货速度很快,水果原厂地发售的新鲜又便宜,食品用品等等更是好得没话说。
是可以的啊,想做小程序多人拼团,你选有赞小程序。不仅仅是展示,也可以进行游览商品和下单。而且现在通过小程序做多人拼团的话,更加容易推广,只要分享给亲友等等就可以,简单易操作,对于商家来说也能获取更多客源。
外滩、豫园、南京东路......这些无疑是游客来上海的必经之地,而黄浦区旅游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长期非法经营“一日游”、“周边游”旅游业务的“黑旅行社”,以及未取得导游证的“黑导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顽疾”。
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黄浦区委、区政府始终以“零容忍”的标准,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黑旅行社”、“黑导游”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坚决铲除“私人影院”滋生犯罪的土壤,全面增强基层组织对黑恶势力的“免疫力”,将黄浦区打造成最安全、最有序、最干净的中心城区。
精准打击“黑旅行社”、“黑导游”近两年,在黄浦区地铁出入口散发虚假旅游小广告的从业人员,逐渐扩大到老、弱、病、残、孕;由“黑导游”拉客自组的散客拼团,不但扰乱了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还侵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针对“黑旅行社”、“黑导游”问题,黄浦区文化旅游局、区文化执法大队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工作,但在整治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困难。
因为这些无证导游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违法成本低,隐蔽性强。而且,旅游执法因缺乏法律法规赋予的强制措施,不能采取查封、扣押、没收等强制手段,且在旅游执法过程中,游客容易失去耐心,不愿意配合。
今年5月,区文化旅游局召开了黄浦区文化和旅游行业扫黑除恶专项工作会议,要求参会的近350家文化经营单位提高扫黑除恶意识,主动开展自查、整改工作。
在“黑导游”出现频次较高的区域,专门的整治小组每天在外滩江堤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吊模拉客”人员和“黑导游”,立即予以现场控制,带回城管部门进行登记,并发放书面告知书,由本人签字后存档。对二次以上被查证教育的人员,移交外滩治安派出所处理。
有时候一个人不打掉,一帮人觉得有利可图,就都来做,最后就会形成团伙。
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娄卫说,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出现的欺客宰客、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坚决采取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厉打击、精准打击。
据黄浦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戴赣华介绍,下一步,黄浦区将继续加强对正规旅行社的正面引导,开发、推出特色“上海一日游”旅游产品,以此驱除非法“一日游”产品。
据统计,2018年,黄浦区共治理“黑导游”647人次,签告知书453人次;黑车整治暂扣机动车14辆。今年以来,共教育“黑导游”221人次,整治期间对反复多次出现在景区、扰乱游客正常旅游秩序进行拉客的18名“黑导游”由治安派出所移送至分局治理管理服务中心进行统一教育学习。
铲除“私人影院”滋生犯罪的土壤一间小房间、一块大屏幕、一张沙发,这就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私人影院”影厅的基本配置。然而,这种新型点播影院很可能成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滋生的温床。
去年,黄浦区法院在审理一起发生在私人影院的强奸案时发现,私人影院存在一些违法经营及安全隐患,容易滋生违法犯罪,沦为藏污纳垢之地,比如吸毒、卖淫嫖娼、传播违禁影片等。此外,不少影院通道狭窄,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消防通道不达标等消防、治安隐患突出。
私人影院这种经营模式,是对传统影院的补充,但在目前情况下,对该领域的监管相对宽泛,在法律上也存在盲点。显然,要消除私人影院中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安全隐患,除了要靠经营者自觉自律,还是要依靠法律,依靠文化、工商、消防等多部门的携手配合。

针对上述问题,黄浦区法院第一时间向区文化执法部门发出司法建议,通过对辖区私人影院集中清查整治,逐步规范全区私人影院的经营,进而消除治安、消防隐患,打击侵权盗版,引导私人影院合法经营。同时,建立私人影院违法经营行为警示记录档案,对列入警示记录的私人影院,应当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对限时整改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司法建议发出后,很快就得到了区文化执法部门的积极回应。区文化执法部门对辖区相关场所进行了集中整治,对存在治安、消防等隐患的一律要求整改,并要求点播影院包房必需开窗透明,不得设置反锁装置和摆放沙发床,有效铲除了犯罪滋生的土壤。
战疫进程中,老年居民是一个亟待重视的群体。由于封控管理,老年人习惯的外出就近买菜无法实现,需要物业、居委会和邻居们伸出援手。
帮助老龄邻居参加团购
4月10日,86岁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教授家中缺蔬菜水果,不少网友呼吁关注。复旦大学相关院系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解决了问题。一位复旦大学的学者也表示,裘老居住的楼栋有非常多的邻居都是复旦教职工,大家会互帮互助,对老年邻居有很多照应。
团购物资是当下上海社区生活的重要内容,年轻人是组织团购的主力军,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和电商购物的老年人比较难参与,可喜的是,居民互帮互助的氛围已经开始自发形成。
很多小区的年轻人都在帮助老年人参加团购,以便买到三餐必须的蔬菜和肉蛋奶等食材。
第一财经记者所在的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某小区楼栋,在团购成风一两天之后,年轻居民们就时不时在楼栋邻居群里询问老龄邻居是否缺菜。
一些居民会把自己团购买到的菜,分给老龄邻居一部分,或者让这些老人跟自己“拼团”。
公司职员王伟居住在黄浦区某高层小区,他是居民志愿者团队的一员。这些天下来,志愿者们经过摸底,已经了解清楚楼内有哪些老龄住户。
他们每天都会问询老龄邻居,家中有没有出现物资短缺,如果缺少蔬菜、米面油等,志愿者团队会统筹代为采买。
自由职业者于荔所在的静安区某大型楼盘,团购量非常大。同楼栋有两户老龄邻居,因为无法熟练参与团购,与她结识之后,对方提出能否请她帮忙代替参加团购。蔬菜到货后,她帮这两户老龄邻居送菜到家门口。
相对比较困难的是一些老小区。陈艺容从小就住在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陕西南路上的一处老小区,小区始建于1911年,有40余栋低层房子,200多户人家中七成都是老年人。由于年轻人太少,团购成团困难,陈艺容也经常无法顺利买到菜,他们也就无暇帮助老龄邻居。她建议,外部力量应该尽早介入这类社区,为老年居民提供必要的帮助。
老龄化是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
上海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高、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早的城市之一。《2019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显示,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为581.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4%。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49万。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独居老年人数达31.74万,其中孤老人数为2.49万人。这些老年人是最需要社会老龄服务体系和邻里社会网络予以关注的。
从前述几个案例所见,第一财经记者所在的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万余人,约占全街道户籍总人口的39%。王伟所在的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1.4万人,约占全街道户籍总人口的37%。于荔所在的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是原闸北区范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约3.1万人,老龄化率高达41.26%。最后,陈艺容所在的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老龄化率达44.07%,是该区“最老”,也是全市“最老”的街道之一。
这些老年居民很多的街道,平常都有很多常规的为老服务措施,都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但在疫情压力下,原有的服务体系遇到重重困难,社区邻里互助成为重要的补充。
在年轻人的帮助下,老龄家庭间接参与团购,这种“委托社交”的关系,使老年人们间接地与特殊时期的供应链接轨了。
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发现,很多老年人习惯使用微信,能在群里顺畅地和年轻人对话,可以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年轻人们也从力所能及帮助老龄邻居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日行一善,共克时艰,在很多社区中蔚然成风。
一些老年人的同城分居子女也会想方设法帮助父母购买物资,志愿者协助接收转交即可。
如果老年人岁数大了或身体状况不佳,不会用微信甚至不用智能手机,联系起来就要困难许多。居委会、志愿者、邻居需要时常了解情况,避免他们吃饭、医药方面遇到困难。
有的小区用配送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是非常好的对策。但这样的安排更多依赖于长期存在、执行有效的老龄社区服务体系。
为老龄社区服务“填空”
2020年,复旦大学潘天舒教授领衔的社政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课题组,参与了云南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社会科学调查研究》的应急项目,《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老龄社区应对策略的民族志研究》课题。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面向“无常”和“莫测”未来的重大突发公卫事件中社区应对策略和机制调整的思考和建议:基于对新冠疫情中上海邻里日常实践的初步考察》提出了一些可资参考的观点。
课题组观察了2020年期间疫情防控的情况发现,特殊群体的困难均是由于已有的服务输送因疫情而中断所致。社区普通居家老人依靠“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独居老人配餐服务、日间照护服务以及类似睦邻中心和市民驿站等日常‘打卡点’”维系生活,而这些均在疫情期间难以延续。依赖钟点工上门服务的老人,也只能靠邻居帮忙解决基本食品服务问题。
课题组指出,“在毫无征兆的应急事件发生之际,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的特殊群体社会福利输送体系显示出其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需对这样的服务输送体系进行反思。有必要建立以社区为输送主体并且以特殊群体为援助对象的社会服务精准化输送体系。”
应急期间,由社区牵头输送常规为老服务,能兼顾疫情防控和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但目前来看,基层承担的任务相当繁重,完成牵头任务亦需排除万难。这种困难情况下,按课题组报告所指,“社区在平时与居民建立良好的互信和道义互惠关系,是进行志愿者动员和召集的必要前提”,社区内部的志愿者与居民邻里支持就起到应急“填空”的作用。
关于城市老龄社区在面对疫情时等突发事件时如何实现为老服务,课题组还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待整个城市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处在不同语境中的老人(尤其是失智失能者)面临无法及时获得社会支持和照护服务的挑战时,会有哪些不同的应对方法和策略?处在不同地段的老龄社区及其不同老年服务机构和组织,所采用的策略有哪些不同?“士绅化”(gentrification)所引起的社区空间和邻里关系变化对居民归属感的影响,与应对疫情的机制和策略选择之间有何关联?
其中,通过社区年轻居民帮助老龄邻居团购蔬菜这件小事可以思考的是,在未来,以道义互惠和满足感为特征的“准志愿者精神”,在老龄社区应对疫情的机制中居于怎样的位置,“准志愿者精神”具体表现形式的背后,潜在的意义是什么。
无论第一财经记者的邻居们、王伟等几位年轻居民,还是至今尚未能有效帮助老龄居民而感到担忧的陈艺容等人,大家都希望帮助老龄邻居解决生活困难,从而让自己居住的社区更具韧性,能够在共克时艰、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稳步向前。

如果这次疫情期间建立的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互助的社交网络能够长期存在,对城市老旧小区的氛围、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将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佟鑫)
来源:第一财经
每经记者:谢婧 每经编辑:文多
“10件一折!还有没有人和我拼单的?”一位女士在门店内吆喝着,不一会,手上便拿满了衣服。跟在后面的女士,还在不时询问她能不能加入拼单。“我买完单了。短袖一件19.9元,你们微信转给我。”一位拼单成功的女士说道,这10件不同款式的衣服,总共花了200元出头。
这看似网购拼单,实为线下店离场打折的一幕,发生在上海市黄浦区日月光广场内的Esprit门店里。
Esprit这个国人非常熟悉的牌子,到底怎么了?
4月15日,上海日月光广场内的Esprit门店,很多人前来买打折商品,不少货架已经空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婧 摄
门店正清仓,会员5月底终止Esprit近日部分门店出现了离场折扣的情况。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此前往了上海市黄浦区日月光广场的Esprit门店了解情况。
在该店门口,就能看到一块“10件一折”的宣传板,十分醒目。店内,大部分货架已经清空,仅剩部分衣物供顾客挑选。店员虽然不时从工作间搬运衣物补架。但被问到是否还会上新时,店员摇了摇头。
店内的多位顾客告诉记者:得知这里在打折后,他们都是专门过来“捡便宜”的。
一位正在结账的店员告诉记者,该店将于4月19日关店,全上海的门店也将于5月底关闭。“我们工资正常发放,一直发到5月。”这名员工表示。但对5月后自己是否还会在岗的问题,这位员工仍然只是以摇头回应。
Esprit线上门店也在大力打折。淘宝Esprit天猫旗舰店显示,自4月3日起,全场货品3件两折,一件原价299元的衣服,在参与活动打折后,参考到手价为60元。原价699元的衣服,在参与活动打折后,参考到手价仅为140元。截至记者发稿时,Esprit天猫旗舰店仅剩6件衣服在售。
此外,百联中环购物广场的公众号也于近日发布消息:因业务需要,Esprit将于2020年4月16日起结束营业,店铺结束营业后顾客尚未使用的ESPRIT FRIENDS会员积分,可于2020年5月31日前至官网使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各区各个店铺打折方式不同,有些门店为满10件打一折,有些门店为全场两折。
而Esprit官方商城内信息显示,ESPRIT FRIENDS会员项目将于5月31日终止,这是为了“专注于将来的目标”。
打折、会员终止的背后,是有媒体称Esprit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已在倒计时。记者随后致电Esprit,但电话一直未接通。随后,记者拨打了Esprit会员服务热线,接通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Esprit将于今年5月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随后记者实地来到Esprit运营主体:思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位于长宁区的办公地址,此时已经为下班时间,Esprit办公点工作人员较少,但仍有员工在岗位上工作。在现场,一位自称为公司产品部员工的人士称,Esprit将于5月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一事属实,“但我们的工资照发到5月份”。而被问到为何退出时,这名员工只是说道:“应该是公司业务调整吧。”
4月15日,Esprit运营主体位于长宁区的办公地址。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婧 摄
转让、关闭店铺原因是什么?实际上,思捷环球之前曾提到过关店原因。
资料显示,Esprit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由Susie和Doug Tompkins夫妇成立,2002年被香港商人邢李原收购,母公司思捷环球(00330,HK)于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
2019年底,思捷环球披露,其附属公司与慕尚集团(01817,HK)订立了一项合资协议,双方在中国内地成立一家合资公司,目的是从事经营服装、服装配饰及合资方可能同意的其他Esprit业务。
对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公告称,合资方已签署合资协议以协力管理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思捷环球的中国内地业务过渡到合资经营模式预期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作为过渡的一部分,思捷环球将关闭若干店铺或者将余下中国内地店铺的资产转让予合资公司。
但消费者也要注意到另一点。
该公告同时还称,为促进合资公司的业务发展,思捷环球的附属公司须按协议促使Esprit International订立一项商标许可和转让协议,以转让若干商标予合资公司。
作为合作方的慕尚集团,是一家专注于中国时尚男装市场的公司,同时涵盖运动服市场和其他时尚领域。目前旗下品牌有GXG系列,Yatlas和2XU。于2019年5月登陆港股市场。
而对于思捷环球的举动,则可从区域营收情况来看。
思捷环球的2019年下半年财报显示,其核心产品组为女装,德国为其最大市场。亚洲市场为其带来的收入仅占思捷环球收入的7.2%,德国市场占比则超过52%,欧洲其他地区占比约41%。
目前思捷环球主要的分销渠道仍旧为零售和批发,受线下门店影响较大,零售带来的收入约占思捷环球总收入的38%,批发带来的收入约占34%,电子商店则占比近28%。
新冠病毒的暴发,正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思捷环球也深受其苦。公司在近期的公告中表示:由于欧洲国家的公众生活受到全面限制,集团在欧洲的所有店铺,以及将近所有的集团特许经营及批发合作伙伴可控制销售点的店铺关闭,对集团的继续销售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集团(尤其欧洲附属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金流动性,思捷环球对其旗下6家子公司,申请启动财产保护诉讼程序,法院已对相关附属公司的财产保护诉讼程序申请作出回应并已实施临时自行管理。
记者注意到,思捷环球的股价近年来一直呈整体下跌趋势,截至4月15日收盘时,仅为0.71港元/股。
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