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15-1135
上海闵行区拼团小程序定制(拼团小程序定制开发)

上海闵行区拼团小程序定制(拼团小程序定制开发)

发表日期:2022-10-31 16:56:12   作者来源:众诚企业建站   浏览:144


上海做小程序的公司哪家比较好

想要找到一家比较有实力的小程序开发公司,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适合自己的,根据你的功能需求寻找合适的,目前已经有很多现成的模板可以直接用,既能满足要求又可以不用定制开发少花钱。
2、看小程序的功能是否丰富,要知道做小程序是第一步,后面利用各种活动推广去发展你的用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个小程序的营销插件决定了你以后推广的力度
3、小程序装修是否支持自定义装修,有些小程序装修风格比较单一,只能按照模板装修,相对于自定义拖拽式装修就单调很多
4、产品是否成熟稳定,有没有经过市场检验,是否在持续升级中
5、售后服务是否跟得上,后面你们肯定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技术售后支持,如果服务跟不上只会耽误你们的工作进程
6、价格合理、性价比高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做微信三级分销系统开发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系统的功能也都不太一样。我做分销系统开发4年,曾亲身使用过超过10款分销系统,有很多后台操作对于没有接触过分销系统的人来说比较复杂,不推荐使用,分销逻辑也很不实用。
推荐一款后台操作简单易上手且功能比较丰富的分销系统,功能有拼团、秒杀、砍价、限时购、优惠券、大转盘等等都是比较实用的功能,后面用来做裂变效果比较好。分销的模式也有很多种,除了常见的三级分销还有合伙人模式、区域代理模式等。如果你正在寻找这种集三级分销+区域代理+股东合伙人+多商户入驻于一体的分销系统



拼团小程序开发定制?

拼团小程序开发定制需要通过小程序开发团队来处理,但是现在启用拼团小程序并不鼓励通过个性化定制或是开发来实现。而是在微信上直接进行搜索“发一发”这个微信拼团小程序,然后打开就可以在不投入任何开发成本的情况下直接编辑使用了。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小程序拼团怎么开发?小程序拼团怎么开发?

因为本身微信小程序在推出之后,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再加上微信小程序拥有一种用完即走的消费体验,所以也更能够去激发一些消费者使用小程序来进行购物,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主动的进行分享和传播,通过赢在移动也正好看好了这样的一个裂变能力和微信小程序的一个优势,才能够大力的去进行一些相应的布局。其他的商户可能就需要提供微信拼团小程序的一个定制开发属性,实现裂变传播和二次消费。



如何去玩转拼团商城小程序?如何去玩转拼团商城小程序?

拼团设置里面的购买数量升级成为购买人次
对不同类型的拼团玩法逻辑去严格执行,如果你是3个人拼团,就要去严格按照3人成团的条件做,达到成团的人数,这个团也就不能再去增添人数了,那么拼团也就不会再出现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而升级成更高级别团。但如果没有达到人数也就意味着团购失败,系统将会去自动退款到付款的账户。
每个商品都是有着单独购买价格与拼团价格
而在拼团的时间范围里,选择拼团购买进行商品下单,买家去进入商品详情页,再去点击N人团下单就成为这个团第一个支付成功的商家,也就开团成功了。



爱上拼团是什么?

爱拼团是一种流行的营销手段,通过在微信好友之间的传播,让商品获得更多的流量,让更多的用户购买产品,以此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传统的拼团活动,只能设置固定的2人团或3人团,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需求,而爱拼团小程序,可以设置多种成团条件,同一个商品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团购方案。



我是做培训的,想注册有赞的小程序,注册后应该怎么用才合适呢?

有赞是卖商品的,培训是做服务的,这两者不是很搭。如果你做服务的话,建议使用鲸服务的小程序,也就199一年。



网友:上海闵行区拼团小程序定制

“目前店里有108个员工,达到正常水平的60%左右。“家乐福古北店店长张瑞卿自3月10日以来就一直住在店内,4月在岗员工最少时只有30人,5月17日上午10:00门店恢复线下试营业,民生类商品3-5倍备货,同时门店里也备货了多种淡水活鱼,冰鲜海鱼、鲜活小龙虾、生蚝、气调包装品牌冰鲜肉、8424西瓜、榴莲、芒果等。

为保障门店购物安全,在岗员工闭环管理,每天1次核酸2次抗原;门店每天6次全方位消杀,手推车、购物篮、收货区等等重点区域每2小时1次消杀。同时,为避免门店客流聚集,家乐福会采取错峰限流、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确保安全有序。

顾客进入家乐福古北店,需要在门口扫码健康核验一体机“数字哨兵”,查验场所码、48 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测温、戴口罩,同时,进店顾客还需持有小区发放出入证和邀请卡。

“首批复工的湊湊门店,所有业务预订单均排到了5月底;呷哺呷哺每家门店大红袍奶茶的日均出单量达800杯以上,是平日的3倍,呷哺呷哺“火锅+奶茶”的订单也已排到5月下旬。”呷呷呷哺相关人士表示,5月底预计开出20家餐厅。

截至5月16日,上海已有4家呷哺呷哺和3家湊湊恢复复工复产,开通团购和部分外卖业务,提供火锅和茶饮的社区团购和外卖业务,配送范围可覆盖上海市主要区域。在上海市场,呷哺集团共计经营69家餐厅,其中呷哺呷哺是38家,湊湊是31家,随着商场的复商恢复,湊湊也将逐步加大营业步伐。

5月中旬起,上海正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将按照“有序放开、有限流动、有效管控、分类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市商超和部分餐饮企业等也在陆续复工复产中。

多条腿走路

“目前我们门店员工,70%服务于线下,同时还有30%的人力在线上社区集单业务上。”家乐福古北店店长张瑞卿说,古北店主要承接虹桥街道和新华街道,其中虹桥街道分到3天购物,新华街道分到2天购物,防范区居民可以拿着邀请卡等到门店购物,每天最高限制人数3000人,错峰出行,“门店刚恢复,门店人员需要更好服务线下消费者。”

在家乐福古北店周围三公里,有92个居民小区,但扩大到5公里的话,就会覆盖167个小区。防范区之外,家乐福的这家门店仍然需要通过社区团购和社区集单的方式,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服务。

疫情期间,家乐福保供主要通过线上进行。第一种是家乐福在微信小程序上开发了一个社区集单功能,开放给周边社区,居民买满30单即可安排专车配送,由司机专车送货到小区门口;另一种,是通过企业微信群直接与周边社区居委、团长沟通需求和履约。

“线上部分,疫情初期,通过微信群的社区团购占比80%左右;目前线上八成来自社区集单。”张瑞卿说,社区集单对消费者而言,商品的选择更加自由,不过受到拣货和运能的限制,只能在覆盖的不同小区范围进行轮换式的服务。

家乐福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5月20日,家乐福上海门店基本恢复线上营业;同时其分别位于上海徐汇区、松江区、浦东新区、虹口区、青浦区、长宁区等区的20家门店已经恢复线下营业,双线服务社区消费者。

呷哺集团也表示,自4月29日复工以来,在堂食开放之前,呷哺集团上海市场将以“社区团购+平台外送+散客自提”三种模式并行经营,多渠道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了顾客更便捷地对接到附近餐厅客服,我们将上海行政区分成浦东、松江、嘉定、闵行等8个区域客服,优化了接单流程同时让餐厅也更迅速的处理订单,从5月8日开始调整到目前成功吸纳了近5000个社区团长。”呷哺集团相关人士说。

疫情前,龚芳芳是呷哺呷哺中环百联店的前厅的一名制茶师。5月1日复工以来,龚芳芳仍然负责“前厅”,只是呷哺呷哺把这个“前厅”从线下搬到了微信群上,以企业微信社区团购群的形式,“开”到上海8个主要城区居民“身边”。

龚芳芳每天需要与另一位同事配合,在30个群回复近3000条消息。顾客拼团成功后,还要进入团长所长的社区群,协助团长回复群友。当一个订单确认,龚芳芳需要与保供餐厅中的客服人员对接确认排期,再拉一个专属团,加入财务、外送负责人等成员。

据了解,首批复工的湊湊门店,从营业首日起,所有业务均呈现爆单情况,呷哺呷哺首批复工门店也紧随其后,重启第二天,仅上海闵行区的呷哺呷哺吴泾宝龙店就接到一笔315杯奶茶的团购大单。

数字化推动增长

“ 从目前来看,微信的小程序社区集单哪怕是在疫情过了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再往这个方向深入的发展下去。作为超市线下购物的一个补充,我们会把它作为一个新兴的业务深度推进。”家乐福古北店店长张瑞卿说。

数字化工具,让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甚至成为助推线下经济的重要引擎。

“消费者下单非常多,但考虑到运力问题,我们均采用有效且科学的接单,避免出现接了单出不了货的情况。”呷哺集团相关人士说,茶米茶大红袍奶茶在上海特别火,不少年轻消费者希望在特殊时期实现“奶茶自由”,下单数量完全超出意料。

据了解,为保障本次复工复产顺利进行,呷哺集团成立了由呷哺集团董事长贺光启“挂帅”的上海复工复产专项小组,4月底开启复工以来,总部、营运、供应链、品控、营销、IT等部门密切协同,仅使用企业微信开会就有近6000次,参会人数超过4万人次,会议时长超20万分钟。

这些后端的工作呈现在前端,成就了“数字门店”。比如在社区团购方面,呷哺集团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能力开设线上“数字门店”,推出企业微信团购群。居民或社区“团长”扫码进群后,可第一时间获知官方开团信息,也可自行组团购买,成功拼团后由“数字店长”在线确认,并录入订单运营系统,系统自动派单到最近的保供餐厅门店排单制作。

4月底,随着呷哺呷哺4家线下门店首批恢复营业,呷哺呷哺面向浦东、松江、嘉定、闵行等8个主要区域,分别设置企业微信团购群。用户选择自己所在地区扫码进群,就可以团购火锅及茶饮保供套餐。当进群人数达到200人上限,系统会自动生成新群。

为应对复工后大量涌入的订单和问询,每个团购群均有2名“店长”轮班,作为主要对接人回应各类团购问题,并协助“团长”下单,也可自行充当“团长”开团,通过小程序拼单。成团后“店长”先与保供门店确认配送排期,随后拉专属对接群为团长跟进后续配送。“店长”还需要在下单时进入社区群,确保产品不会被加价售卖。整个过程,区域市场负责人、营运经理、门店经理等管理人员也会在群中随时“补位”。

“从点对点,到点对面,微信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呷哺集团相关人士说。

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过去两个月,生活在上海的2500万人,大都亲历了社区团购自发式复苏,深刻体验了它的威力与魔力,无意中也见证了一段特殊时期的商业兴衰史。

作为疫情期间上海市民解决生活需求的重要“商业模式”,社区团购以基本需求为起点、不断升级。从紧缺的蔬菜到奶茶、咖啡、蛋糕、时令水果,都经历了良心团长、“黑心团长”PK大战,团购价格曾伴随供需关系跌宕起伏,但最终逐渐走低。而敏感捕捉到这波热浪的盒马、拼多多等大平台,也后来者居上。

这一轮源自于上海社区的“百团大战”,留下了哪些启发?是否会产生最终大赢家?消费者、投资人、平台、商家、行业分析师及观察家,给出的答案不尽相同。尽管各平台对社区团购态度微妙,但如何吸收和沉淀这一波新流量都已被提上议事日程。盒马CEO侯毅近日就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上海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盒马将继续升级以“X会员店”为核心的“社区团购”。

“团长”的江湖:返点不是秘密

李想自认为是最早被拍在沙滩上的“初代团长”。

当邻居们还在为新鲜蔬菜拼搏时,李想开始了团长生涯。4月初,他开始特别想喝燕麦奶,没有任何商业经验,为了这一口喝的,他决定搏一把。先在小区业主群用群接龙征集同伴,积攒了一批订单,他开始联系日常下单的便利店、店员,再辗转找到经销商,对方明确告知有货,但要自己解决运输。

“那天下着雨,司机到了不肯卸货,一定要发红包,”李想犹豫片刻,很快给司机发了个150元的红包,“最后也不好意思让团员分担额外费用”。不过,李想认为值了。像李想这样因为自己想吃、想喝,亲自上阵的团长在初期不在少数。

但很少有人坚持下来,看似简单的社区团购,整个链条琐碎复杂,团长成为团购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团长需要对接、确定供应商,发起团购,成团后商家发货送到小区,团长再验货、分拣和分发,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结算所有款项,中间还要处理意想不到的售后事宜,比如商品漏发、货不对板、质量有问题等。

住在陆家嘴街道某居民小区的Maggie是名副其实的团购达人。不到60天的封闭期团购超过60单,每天至少下一单,也因此见证了不同类型的团长大战。

像李想那样的野生团长被称为“良心团长”,价格公开透明,商品明码实价、运费、配送费写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团长,或者自己有资源(可以对接货源),或者自己就是品牌商(比如奶茶店)的员工。运货过程中,也可以联系到熟悉的骑手、货拉拉。“一杯15元的奶茶,运费加价只是1.5元。”Maggie认为,这样的费用非常合理,团长凭良心组团。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良心团长容易亏本,“黑心团长”应运而生。判断一个团长是否“黑心”,要看他的加价幅度。“团长每单加价3%~5%可以接受”,住在浦东花木的任意告诉记者,“年轻人大都对价格不敏感,尤其对日常生活用品,直到业主群里有人贴出商品在其他小区的售价,团长的溢价普遍在5%~10%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以清美豆制品的团购为例,有团长卖59元一套,有人也找到渠道,一模一样的套餐只要50元。但是最终也没有成团,不是价格低就可以“随便”成团的。一位品牌商向记者证实,根据成团单量,品牌一般会给团长5%~10%的返利,还会给赠品,以鼓励、帮助团长在小区内部推进“最后一公里”的畅通。

在Maggie看来,溢价超过10%就难逃“黑心团长”的嫌疑。以一个5000人规模的小区为例,一单团购至少在100份以上,如果每单赚5元,团长至少盈利500元。如果每单加价20元~30元,团长的收益就非常可观了。

为了给儿子过生日,王女士通过社区团购订了一个标价368元的生日蛋糕,但半个月后同样的蛋糕再开团购,价格只有168元。

家住浦西的李女士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同样的烘焙品牌,不同的团长开团价格都不一致。按照常理,临近小区解封,价格应该跳水,但就有黑心的团长以不同的理由继续涨价,如果有人翻出之前的账单质疑,团长就退一点钱表示安抚。

微妙的是,不是价格便宜就能活下来。“平进平出,只要稍微不仔细,遇到一点小问题,良心团长都是亏本的。”就有良心团长为了大家能买到平价团购,倒贴时间和精力,“但并不是价格比‘黑心团长’低就能活下去”。

任意所在的小区,就有一个团长,同样东西开的团总是比别的团长便宜,结果其他团长上门谈判,双方僵持不下,把聊天记录爆到业主群里。买过的人才发现,自己吃了不少价格的暗亏。

小区的团长们一般都有自己的生态,建一个群互相协调物资品类,各自开团,井水不犯河水。但当外来者试图打破平衡,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良心团的团长曲女士告诉记者,她一般只选择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开团,尽量和其他团长错开,价格也是平进平出,避免发生纠纷。

良心团长和“黑心团长”的大战背后,另一类拥有丰富货源的社区团长开始顺利发展起更大规模的生意。

在上海嘉定,团长“陈小胖”经营着一个4000人的大团,跟团人数早早就超过1万人次,她的自我介绍是“佛系卖家、随缘卖货”。实际上,她每天都很勤奋,及时捕捉小区居民的需求和变化,每天都推出不一样的货,“价格都极具竞争力,比如南京工厂直送的卫岗牛奶,30元两盒”,小区居民陈村就是她的忠粉。

“这类团长有可能发展长线生意,有独家货源、价格比超市便宜,货还给你送到家门口,”陈村表示小区解封了也会买下去,这部分团长已经经营起一个有效的社区生意,还雇佣了固定的人帮忙。规模3000人以上的小区需要这样的生意。

下跌的“团价”:平台后来居上

为什么社区团购会在上海封城后快速爆发?安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安光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物流体系问题,原先正常的商业体系动弹不得引爆了最终需求”。

“因为运力有限,电商在短期内给消费者发不了单件,就形成了以小区为单位,群接龙、快团团等为核心的自发性社区团购。”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商分析师鲁振旺亲历了这场大爆发,“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过去就有,但这次更像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团购。”

在民间团长开始大战江湖的同时,平台也迅速杀入。4月7日,拼多多平台上线“48小时保供套餐”,通过“集采集配”方式,试图以有限运力覆盖尽可能多的社区消费者。4月中、下旬开始,盒马、拼多多开始逐渐渗透到陈琪所在的小区。

配合不断恢复的门店,盒马对配送范围内的小区开通了盒区团购,居民定点抢单当日配送到达。早期盒马对配送的小区有注册用户300人以上的限制,为了达到配送门槛,陈琪所在的小区发动了一场“人群总动员”,每天都有人在业主群里呼吁新用户注册。盒马以小区为配送单位,实现当天送达。集中送达小区后,再由物业和志愿者承担最后100米的配送。

不过,盒马方面回应记者称,盒区团购更接近盒马店面的线下延伸,流动超市更接近盒马的社区团购版。5月初开始,上海南汇的“8424”西瓜开始集中上市,盒马的解决办法是目前上海最流行的社区团购。“‘8424’西瓜现在主要通过团购下单、集中履约配送到用户手上。”盒马资深副总裁赵家钰告诉记者。

“流动超市是测试下来最高效的方法,西瓜直接从农田送到小区门口,由小区物业、团长来把它分到每个门洞。时效非常快,大概一个半小时西瓜就能直接从田里直达小区。”赵家钰告诉记者。

伴随着平台的进入,社区团购的价格也在不断回落。记者注意到,一个经过认证、“血统”纯正的“8424”在上市初期,盒马平台上价格是88元/个,后期回落到69.9元/个。团购达人Maggie清晰地经历价格曲线的变化。4月18日,她第一次在百果园上抢到了西瓜,当时西瓜在上海是奢侈品,10斤西瓜117.8元,后面逐步跌落到80多元,最近一次是55元。

价格的回落充分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当进入上海的货品供应量开始变多,价格就自然下跌。

拼多多的社区团购被认为是其中重要的价格杀手。西瓜同样是拼多多“保供套餐”的重要爆品,“8424”上市初期,拼多多推出13.5斤96元、48小时送达的西瓜套餐,陈琪所在的小区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单,送达速度与质量超出意外,小区内在拼多多下单的人变多了,“一个星期后拼多多的团购占到了小区社区团购的一半。”陈琪告诉记者。

如何能做到较好的性价比,保证48小时到达?拼多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进入保供页面的商品大都由商家自己解决物流,相当一部分是进入名单的保供企业,或者在上海有稳定货源和仓库,在实效性上有基础保障。另外,拼多多以农产品起家,这部分品类就在商家和货源上有天然优势。

崛起&争议:并非“完美”的商业模式

如果盒马代表相对稳定的品质和服务,拼多多则代表一种草根式的轻松随意。

在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看来,拼多多社区团购的优点、缺点都在于没有固定团长,通过微信群的自然裂变,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团长。用户只要打开拼多多APP或小程序,即可进入“上海保供48小时”页面。优点是全程自助不需要抢单,付款成功可以随手分享到小区的微信群,成团后自动进入发货程序。

不过,没有团长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不少用户向记者反映,没有明确负责的团长,就没有人负责为大家清点货物,检验质量,最后100米的运输对小区物业和志愿者的依赖性过大,缺乏运力的情况下,拼多多就很容易被小区物业“拒绝”。

上述观察人士认为,拼多多的优点是价格灵活、起单量低,深谙用户心理,产品设计合理,用户只要使用过一次小区的社区团购,后台自动开启集单,再次打开可以清楚地看到所在小区正在开团的商品,随手扔到微信群里,实现爆发式增长。

拼多多攻占社区团购的隐匿曲线是快团团(微信社群小程序),隶属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快团团为团长提供一个快速发布团购、线上收单、收款的工具。在上海社区团购爆发时,成为团长使用率最高的工具类产品。

快团团业务负责人介绍,目前快团团团购模式分两大类:一是以闵行区马桥镇为代表的“马桥保供模式”,即镇政府变身大团长,提供粮油米面、生鲜果蔬、乳品药品等保障物资,所辖社区居民只要跟团下单,48小时内就能到社区货架自取或由志愿者配送上门。

另一种是团长自助模式,即保供企业、商家当团长,免费通过快团团小程序快速开团,通过社区微信群迅速收集前端居民物资需求,同时通过小区志愿者团队,实现物资集中配送,实现“最后100米”集采集配。

多位接受采访的团长告诉记者,快团团会在团长提现时收取0.6%的服务费。有消息称,微信官方收取0.6%的支付通道费,但快团团官方会补贴团长0.3%的手续费,最终团长实际支付通道费为0.3%。

针对快团团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和相关费用问题,拼多多方面暂未给出正面回答。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间,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一边快速崛起一边备受争议,“社区团购是‘预售+次日达+自提’的新型零售模式,满足在价格足够便宜的前提下,买到足够的质量合格的产品,并且较快地送达,其中便宜是核心。”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袁帅认为。

“但社区团购正在面对着资本使用被限制,融资门槛被提高,平台流量驱动力量就会被减弱。为提升运营效率和经营结果就必须重启团长流量和品牌流量,团长流量驱动重启,就会回归社区团购生意模式本质。”袁帅说。

他认为,这一轮上海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团购,团长更加积极地拥抱商家,自觉主动地去维系社群,悄然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在疫情中,社区团购也更加重视自身产业的可控性,更加重视社群消费的可适应性。

安光勇认为,社区团购并非高大上的商业模式,仅仅是下潜的深度更深了一些,在疫情封控下真正触达到了社区。

商业复原之后:流量归于何方?

伴随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好转,大量封控小区解封后,曾经红极一时的社区团购是否会继续乘风破浪?大多数的答案是否定的。

“肯定不会继续活下去。”在Maggie看来,城市迟早会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去。鲁振旺就此持相同的看法,在他看来,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区团购大爆发是运力受限下,一种特殊应对的集单模式。

“拼多多、盒马、京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改进,是受到疫情的推动。一旦大量社区解封,原来相对稳定的商业体系会重新回来,电商消费的主体仍然是天猫、京东、拼多多、美团等已经固有的形态。快团团更大的可能性,只是一个补充。” 鲁振旺认为。

与此同时,投资人也在热烈地关注社区团购新一轮的爆发。久谦中台研究员陈晨的答案是,“会给拼团平台带来一些一线城市的渗透率,其他更倾向认为是阶段性产物”。

“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小区居民消费需求催生的社区团购,绝大多数是伪命题。上海日常是充分竞争的商业环境,现在是物流停顿的情况下出现的特殊商业现象。伴随疫情的逐步缓解,零售业会在一两周内恢复正常的商业运转。社区团购这一商品短缺时代的商业模式,会逐步退出市场,消费者丰富性和个性选择,成为消费主流。”侯毅认为。

在他看来,高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仍然存在,“他们会更重视食品安全、健康,应急囤货的需求也会保留下来”,不过侯毅认为,“人们的消费心态和习惯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对奢侈品的消费和需求会降低,会更重视吃好一些,总体对食品和消费品牌仍然是利好。”

基于这些判断,盒马开始研究升级现阶段的社区团购。在现有流动超市的基础上,测试新的社区团购模型。推进以“X会员店”为核心的社区团购,从会员店挑选尖货直供小区内的X会员。

“比如以往X会员店只供应周边5公里半径的会员,辐射的范围相对较弱,下阶段将通过社区团购订单方式,把服务半径扩张到10公里、15公里甚至全城。通过社群、盒马APP的入口进行集中下单,疫情期间流动超市的团长可能转化为X会员店的团长,如何给团长租金、返佣等形式也已经在考虑中。” 侯毅透露。

不过对更多像Maggie的上海市民来说,曾经与社区团购相依为命,跟着团长实现了从西瓜、奶茶到咖啡、乳酪蛋糕的消费升级,这段长达两个月的疫情记忆已经和社区团购紧紧纠缠在一起,成为一段复杂的难忘回忆。

与此同时,社区团购也在冲刺最后的疯狂。“牛奶、水果、烘焙甜品这些日常消耗品还能继续成团,不过一般的品牌已经冲不动了。”大家从一开始的物资匮乏在两个月内迅速实现了“消费升级”,团长们开始绞尽脑汁开发新资源。

团长Yuki开始推荐瑜伽垫、健身服……“经历了两个月的封闭吃喝,大家走出小区的那一天都希望瘦一些美一些吧。”Yuki最有成就感的团购是给小区团购了一位理发师,每个人55元,完全不赚钱。这是一个团长在解封前送给小区的最后“礼物”。

社区解封之后社区团购会戛然而止吗?团长们的答案并不一致,“可能会慢慢退化成一个社区群、聊天群……”没有悬念的是,随着城市商业系统的复活,团长自发式的社区团购会慢慢沉寂、消失甚至不会有明显标志,就像两个月前它突然爆发一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德国联邦铁路公司陷入了深深的经营危机中。当时的德国,汽车开始普及,导致越来越多用户选择自驾出行。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想出了一个自救的办法,他们推出了“优惠卡50”项目:乘客只要缴纳140美元会员费,之后每次乘坐便可享受五折优惠。“优惠卡50”刚一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在随后的四个月,德国联邦铁路售出了100多万张优惠卡。

德国联邦铁路柴油火车

表面上看,用户似乎在“优惠卡50”中获得了很大的折扣。实际上,通过缴纳会员费方式,德国联邦铁路公司锁定了消费者,从而大大提高了列车的上座率,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 Costco 说起

“Costco上海店开业前,就卖出了16万张会员卡,每张199元。也就是说,店还没开,就先收了3200万真金白银,这也是目前中国很少企业能够做到的。”

前不久,“零售之神” Costco(开市客)的大陆首家门店在上海闵行开业,仅5小时就因客流爆满被迫暂停营业。第二天,不少人凌晨四点多就去排队,甚至有人调侃:“每个抢到烤鸡的都是人生赢家”。

雷军曾说过,有三家企业对小米影响深远,Costco就是其一;贝索斯坦承,亚马逊的Prime会员服务,正是借鉴自Costco;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也曾表示,未来拼多多将成为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更是多次给Costco打call,上海店开业后,他还深夜发文致敬Costco,称它读懂了人性的本质,抓住了零售的本质。

Costco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让五环外的拼多多、高性价比的小米、自营和三方卖家兼备的京东、主打平价好货的网易严选、店仓一体化的盒马,都明里暗里地“偷师学艺”?

答案显然易见,便是优秀到全球都认可的 Costco 会员制。

Costco三种会员卡(左起:高级会员、企业会员、普通会员)

Costco会员制的本质是消费者向 Costco 支付代购费:你收了我的代购费,就得用心帮我去“买”最优质、最低价的商品。做得好,下一年我还续费;做不好,就Say goodbye。

这家鼓励消费者一次多买的超市,每年的主要利润来源不是卖货,而是消费者支付的会员费。Costco目前在全球拥有超过9200万会员,全球会员续费率为88%,仅占总营收2.2%的会员费用贡献了几乎全部的利润,达到31.42亿美元。

会员制是个大趋势

营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以商品为纽带”,过渡到“以关系为纽带”;从售卖商品,变成了经营用户。

这是一个全民会员的时代。

追剧需要会员,听歌需要会员,坐飞机需要会员,住酒店需要会员,购物需要会员,叫外卖也需要会员。当代都市人的生活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会员。

那我们先来说说,到底什么是会员制?

很多人误认为给消费者办会员积分卡就是会员制,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会员制的本质,是一种类似于团购的契约关系:我承诺在你这里更多地消费,你也承诺给我更多的利益。

会员制,其实可以用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沉没成本效应与锚定效应来解释。

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人们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当顾客花钱在一家店办了会员卡,下次需要购物的时候,就会首先想到这家店。

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很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会员费就像一个锚,成为会员之后,大家也会更倾向于持续到这家店购物,为的是把会员费赚回来。

Costco、Adobe、亚马逊、奈飞和星巴克的成功,都与会员制密不可分。调研机构CIRP的数据显示,亚马逊Prime会员每年平均在亚马逊消费1200美元,非Prime会员仅500美元。星巴克会员的消费次数是非会员的三倍,而且会员在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存在星巴克会员账户里的金额达到12亿美元。

亚马逊Prime会员

为什么说会员制是整个电商乃至整个零售业的下一个路口?

现如今,流量越来越贵,增长越来越难,利润急剧下降。营销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以商品为纽带”,过渡到“以关系为纽带”;从售卖商品,变成了经营用户。

与此同时,获取新用户变得前所未有地难,与其花大钱去获取新用户,不如深耕老用户。再加上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让企业更容易根据用户行为模式来提供定制服务。

因此,很多企业开始争吃付费会员制蛋糕。按周期向用户收取会员费,不仅能够加强会员的品牌黏性,也能提供更精准、更有性价比的商品。

回到国内,阿里巴巴的 88VIP 被定义为「一号工程」,覆盖泛电商6亿多用户、阿里文娱5亿多用户;京东则凭借京东Plus会员打造1000万付费会员;顶新也推出了全家尊享卡,轻松坐拥700万付费会员。如今已经很难在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上找到完全免费的VIP服务了。

88VIP

在36氪未来投资峰会上,正心谷创新资本合伙人叶春燕也曾表示,“会员制肯定能做,而且会员制很适合中国做,因为中国有非常强大的中国制造,但是中国消费品流通层级特别多,二者结合有利于做深做强,能做出一个基于小SKU和深仓储的会员制体系出来。”

如何搭建会员体系?

“一套可复制的模型,通过会员数据化运营以实现精准营销与业务增长。”

“会员”成为了企业实现业务增长绕不过去的经营思路,几乎所有面向C端业务的企业都开始尝试推出自己的会员体系。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以上问题,36氪·开氪在10月19日至20日特别邀请了原顶新集团(康师傅/全家) 新零售执行长、原ebay 中国副总裁、竟象商学院院长胡兴民线下(上海)亲授——如何设计及搭建会员体系,通过会员数据化运营以实现精准营销与业务增长。

帮助麦德龙超市和顶新集团(康师傅/全家)打造会员体系的胡兴民教授认为,一个好的付费会员体制应该是既有吸引力又不亏钱,需从“花-得-省-享”四个方面设计会员体系模型。

花:是指客户花多少钱取得成为你的付费会员。太高可能客户的参与度会下降,太低则客户不会珍惜。

得:是指客户免费获得什么。这是无条件的赠与,一般称为开卡礼包,建议大概是会费的1.5倍。

省:是指客户未来消费所能省的钱,一年能够省的钱应该在会费的1.5-2.5倍。

享:享指的是享受特权,例如专属服务,也可以是享受跨品牌间的优惠。

需要注意的是,搭建了会员体系不代表可以躺着休息了,还需要企业上至管理层下到执行层通力合作,一起解决以下这些现实问题:

如何设计会员权益,既有吸引力又不亏钱?

设计好会员体系后,如何激活会员?

获取会员数据后,如何用数据指导运营策略?

已经付费一次的会员,怎么提高消费次数?

如何创造单个会员的最大价值?

......

为什么选择胡兴民教授

胡兴民教授拥有近30年零售/互联网实战经验,曾在IBM、宝洁、英特尔、eBay、麦德龙、海尔、顶新多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管,并在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担任EMBA客座教授,零售行业教学经验长达10余年。

2003年,胡兴民教授进入互联网领域,与淘宝、京东、一号店正面竞争。近些年进入麦德龙、海尔、顶新等传统大型企业,帮助其进行互联网转型,历经互联网+、O2O、新零售等浪潮。

2016年进入顶新,用三年时间为顶新集团(康师傅/全家)打造5000万集享会员与700万付费会员的会员体系和大数据平台。为顶新培养了一批忠实用户,仅每天会费收入就高达数百万,使得全家便利店与德克士业绩大幅增长,创造了全家便利店的消费频次提升2.6倍的奇迹。

既有帮助传统企业转型的经验,又有会员体系搭建的实操经验,还擅长深入浅出授课教学的胡兴民教授,可以说是现阶段能够全面讲述会员体系玩法的最佳人选。

课程亮点

EMBA系统化课程:系统化课程,适合大、中、小型企业的可落地方案;

前沿性实战案例:不空谈概念,每一个实战方法论都结合一个被论证的理论模型;

操盘手亲自授课:近30年实战笔记汇总,一线操盘手亲身实战案例;

线下面对面咨询:带着问题来上课,导师解答心中疑惑,打破线上课的单向输出。

你将学到

1套方案:低成本提升会员卡吸引力,建立「可持续获利」的付费会员体系;

3种玩法:将积分兑换率从20%提升至80%,激活沉睡用户;

5个步骤:“进-活-粘-值-荐”搭建会员增长模型,低成本快速增长;

6种标签:构建百万会员标签,提升精准营销能力,不浪费一颗营销子弹。

除了胡教授外,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华润集团负责会员积分管理的程建智,分享他在FMCG(快消品)以及CRM(客户关系管理)领域长达23年的实战经验,讲解会员积分的运营玩法。

适合谁听

- 正在探索会员体系的创业者、管理层

- 处于传统企业转型迷茫期,寻求突破的企业家

- 企业会员体系设计、搭建及运营的负责人

- 已有会员体系,但遭遇增长停滞、营销瓶颈的业务操盘手

- 互联网C端业务、电商、餐饮、商超等行业的部门负责人

往期学员评价

余惠勇 | 百果园集团 董事长

如果为了改革而做赔本的事情,那就是对企业不负责。非常认同老师讲的“商业模式转型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利润,创造企业价值”

郁瑞芬 | 来伊份 总裁

“很多人都在谈会员体系、新零售,但都是在谈概念,胡老师都是自己亲自做过的案例。”

余根灵 | 复星集团 前投资总裁

“不是空谈概念,非常务实的课程!通过会员的数据价值来衡量企业价值,对于一项决策是否要执行,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上课时间:2019.10.19-10.20

上课地点:上海

两天课程拼团价:2399元/人

以下是两天课程的详细安排:

另外,开氪还特别邀请胡兴民老师新增一个环节:带领开氪学员深度拆解Costco会员体系,并帮助大家应用到实际业务中。

深思考:比如销货成本,Costco为什么卖一样的货,可以比对手价格更便宜?

上课地点:上海(具体地址开课前一周通知)

限时拼团优惠价:2399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