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用户习惯或用户心理来搭建设计策略,比如有研究指出用户在浏览网站页面时,常会遵循F型浏览模式。那么我们要如何应用F型浏览模式在页面设计中?F型浏览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需要避免?
今天我们来聊聊设计中的三大视觉浏览模型之三:F型视觉模型。
美国长期研究网站可用性的著名设计工程师尼尔森,于2006年4月发表了一项《眼睛轨迹的研究》的报告,他曾对2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用户的主要阅读行为在许多不同的网站和任务中相当一致。这个阅读模式看起来有点像字母F。
2017年该团队在网站又更新了此模型的相关实验结果:
报告指出用户第一次浏览页面的时候,视线通常会以字母F的形状观看页面内容,尤其是大面积文章的时候,如下图:
有时这是一个相当缓慢和系统的扫描,在眼动追踪热图上显示为实心条纹。其他时候用户移动得更快,创建一个眼动热图,最后一个元素构成了“F”左边竖。
使用F模式可以确保页面上有一个高效的视觉层次结构这样用户就可以快速浏览内容并快速找到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
适用场景:内容比较多,用户通常会用扫描的页面。
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视线由“1-2”这三个操作节点的最为重要:
用到我们常见的“表格顶栏”上的一行操作区来说,从左到右操作优先级依次为“高—中—高(中高)”,1 号位置所在地放置操作类行为是这一行【最高】的;其次是2号位置,最后是中间的 3-4号位置。
根据尼尔森F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心理暗示:读者在浏览界面时是快速扫视的方式,不会仔细阅读每一个界面内容。界面的头两段文字无比重要,多用小标题、短句引起阅读者注意。将重要的内容放在最上边,将重要的信息显示在标题和段落的前部显示给读者。较少的信息应沿着设计的左边缘放置,通常应放置在项目符号点上,此处几乎不需要水平移动眼睛即可将所有内容带入。F型浏览模式将能帮助你创建一个具有良好视觉层级结构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人们就能很舒服地浏览啦。
F型布局方式能遵循人的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
F型浏览模式适用于以文字为主的网站布局,如果有非常多的内容,尤其是大量文本内容,用户会对依照自然扫描格式(也就是上边说的F型布局模式)的设计布局会有更正向的反应,那么如何使用F型模型:
1. 确定你的内容的优先级在你布局页面元素之前,先区分元素优先级和重要度。你希望用户看到什么,那么就将最重要的内容放置在接近页面上部的位置,以便尽可能快地传达给用户网站/页面的目标。
用户通常横向读取页面头部,所以这块区域是放置导航栏的好位置。
当我们应用F型浏览模型去思考用户行为方式的时候,可以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沿着F型浏览模型去布局:
给予更重要的元素更强的视觉吸引度:使用排版和对比设计来突出文本关键字;在左侧或右侧放置最重要的内容,因为这两个位置是用户横向视线扫描开始的起点和终点。这两处用户会做短暂停顿,所以能给予用户额外的时间来进行思考。侧边栏的存在能让用户有更深层次的参与感,因此使用侧边栏来推动用户的参与感:
提供你希望用户看到的任何内容,可以是一个广告,相关文章系列、社交媒体小部件等,为用户提供一个挖掘特定内容的工具。
如下图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横向的扫描的终点,放置的是有关联但无直接关系的内容,比如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社群入口,广告,相关文章。
F型布局的缺点是比较单调,用户很容易就对重复的、相似的内容感到厌烦。所以在用户浏览区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微妙的元素”或者“打破预期”的布局设计,来保持用户参与感。
比如下图:知乎信息列表,在同样排版的文字信息中间,插入了一个图文的排版,一下就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布局样式,让人眼得到休息。
前面说到F型排版的千篇一律带来的用户忽视的弊端,会导致用户只关注左侧偏上方内容,许多重要的内容都会被忽视掉,并且这种模式似乎已应用于网上的所有内容。
怎么解决F型模式带来的弊端?这就需要发挥设计师的作用,设计合理有效的样式引导用户去阅读。
1. 使用主次标题,与内容做区分这一点与层状蛋糕(Kara Pernice提出)的观点一致,排列结构类似于榴莲千层蛋糕,一层二层三层… 据Kara Pernice研究表明,这种模式是目前扫描网页最有效的方式,用户更容易找到他们想要找的信息。
下图是夹层蛋糕模式下的眼动实验结果:
从上图分层蛋糕眼动图表明,小标题(和按钮)更能引起参与者的注意。
例如我们常见的列表页,其结构是标题+图片的瀑布流展示,主标题简要概括,字号加粗加大,用户通过扫描标题来发现感兴趣的内容,进而再去阅读相关详细正文。
这一点不仅针对的是文字内容,也针对功能布局,重要的功能尽量放在整个页面上方,进行放大加粗等对比设计处理,最次要的内容放在最下方。